五NG求原諒方法:「你根本不懂問題是什麼!」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出來混,就可能得罪別人,而得罪了方丈還想走,談何容易?
問題是,當我們冒犯別人的時候,往往緊張害怕都來不及了,更有可能會急於做出辯解,弄巧成拙,不解釋還好,越解釋對方越生氣。
推薦閱讀:老夫老妻也要用心愛,五方法婚姻更持久
還有一種人剛好相反,你總是把對不起、抱歉掛在嘴邊,當你真正遇到需要真誠道歉的事情,才發現自己的「對不起」已經不值錢。你可以評估看看,自己是否有下面這樣的症狀:
1. 總是習慣過度道歉,不管自己有沒有錯,都先說對不起。
2. 在說完對不起之後,後面會立刻加上「但是」或「不過」來解釋自己冒犯對方的原因。
3. 每次道歉之後,都希望對方可以馬上原諒你。
4. 道歉時,總會用很長很長的句子、或很多很多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愧疚。
5. 不習慣說對不起,用搞笑、轉移話題的方式來化解尷尬。
如果在上述五項當中符合了三項,那麼或許您就有某種程度上面的「道歉障礙」,這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可能你需要一些些有關於「說對不起」的技巧練習,下面是心理治療師Harriet Lerner(2017)提供的幾個禁忌:
禁忌1. 「對不起,但是……」
當我們冒犯別人的時候,因為太害怕對方會因此而討厭我們、損傷到我們的關係,所以有些時候會在對不起後面加上一個「但是」來說明自己犯錯的原因,可是聽到對方耳朵裡面,其實很像是辯解,也會顯得非常沒有誠意。
這個語句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作「模糊訊息」,同一個句子裡面,傳達了正負二個互相矛盾的內容,這樣子聆聽的人會難以了解,你到底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也會讓你的道歉大打折扣。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你嘴巴上說道歉,但是語氣和表情卻表現出自己很無辜的樣子的時候。總之,說的話和你的行為要一致,這樣子才能夠顯示出你的「誠意」。
下次,要做任何解釋之前,先設身處地的的設想對方的感受,真誠地做出道歉之後,再來討論。心口合一,才能讓對方感受到(劉秀丹,2016)。
禁忌2. 有事沒事就說道歉
相較於「困難開口道歉」的人,有些人則是經常把「對不起掛在嘴邊,不過這兩種人其實都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
前面那種很難說「對不起」的人,因為打從心裡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被尊重的,所以也擔心自己如果道歉的話,就會「輸了」。
而後面那種那些時時刻刻在道歉,根本沒有經過腦袋瓜的人,他們口中的「對不起」只是一種防衛和保護自己的方式,說出口的時候根本沒有經過「心」,別人也沒有辦法感受到真誠,這些人看起來很有禮貌,但骨子裡擔心別人討厭自己,所以在對方做出任何回應之前,就先開口道歉。
我自己秉持的原則是:「先停下來感受,再道歉。」如果是小事情,例如咖啡潑倒別人的衣服,或者是不小心撞到同車廂的常客,那麼的確是可以立刻反射性的道歉,但倘若是較大的事情,例如你睡了人家的女友、或者是誤傷了別人的小孩,那麼首要之職並不是道歉,而是先去感受「對方有多難過」。
推薦閱讀:把吵架當溝通,吵著吵著就散了
禁忌3. 道歉完希望對方立刻原諒你
道歉是你的選擇,不過「要不要原諒你」是對方選擇。
有的人在道歉之後,會反射性地給對方施加一種壓力是「我都已經道歉了你還不原諒是怎麼樣?」但是這裡卻犯了一個邏輯上的謬誤:並不是所有的道歉都可以帶來原諒。
或許你會覺得疑惑,我都已經道歉了,為什麼對方還無法原諒呢?Harriet Lerner指出,原諒並不是一個「是/否」的過程,而是有「程度」的。你可以原諒一個人10%、50%、或90%,而且更多時候,原諒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決定,就是為什麼我們往往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夠原諒一個人(Spring、Spring,2011) 。
好的道歉,勝過千言萬語
在人際關係當中,犯錯/被冒犯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的,有些時候你抗拒道歉,是因為你覺得對方也有錯。我該怎麼辦呢?在文章的最後,我想講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論「事實的真相」到底是誰錯,你必須練習承認,在這場災難之中,兩個人感受都是真實的。
換句話說,站在你的立場,你可能覺得你自己也受傷了,並且認為對方傷害你還比較多,但站在對方的立場,他也是這麼想的。有一種方式是去爭奪到底誰錯誰對,但如果你選擇種方法,你會發現很有可能無法修復關係,還會把氣氛弄得更糟糕。
從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事實」,我們都活在「想像中的現實」裡面,也就是說,我們大概不能還原所謂的「真實的情況」是什麼,只能去承認對方眼睛裡面看到的,與你所認同的,都是事實(李維倫,2016)—儘管兩者可能互相矛盾。
是的,你不需要為他的情緒負責(因為他才是能夠主導他情緒的人),但你可以真切地先停下來,設想對方的感受並且真心感到慚愧,並且接受對方有「可能不會原諒你」的權利。
犯錯之後,由於我們非常重視這段關係,通常很希望對方能夠趕快原諒我們,但弔詭的是,我們越急於要尋求原諒,往往會讓對方感到壓力,結果變得不容易得到原諒。相反地,如果我們把「原諒與否」的權利交還給對方,這一種善意和開放,反而能夠讓對方覺得放鬆,也更有可能原諒我們。
請謹記:道歉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有用
─當對方感受到「你真的知道你為什麼冒犯他」的時候。
【愛心理】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道歉的秘訣:好好說對不起,勝過千言萬語】
我要回應
2021-06-26 05:24:08
2018-02-24 15: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