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
幾年前我還在學校擔任學齡前班主教老師的時候,經常聽到孩子跟我說:「老師,XXX不跟我玩~」,也會聽到家長問我:「老師,我的孩子說朋友不跟他玩,怎麼辦?妳可以幫我跟那個小朋友說一下嗎,讓他們一起玩好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對孩子的回應通常是:「XXX今天不跟你玩,你有點難過是嗎?如果你需要一個擁抱,老師可以抱你一下喔~你可以下次再嘗試邀請XXX跟你一起玩」。而我對家長的回應是:「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情況,你聽到孩子跟你這樣說一定有點擔心,我們可以做的是,引導孩子練習與人互動,但是不刻意“幫”他們一起玩喔!相信孩子的社交能力會透過練習,越來越進步。」
接受被拒絕
前陣子有次我去接女兒下課,走到車邊的時候,女兒突然有點沮喪的對我說:「媽媽~我的朋友Alice不跟我玩!她跟Karlie一起玩了」。我心裡一陣寒,這可是我第一次從媽媽的角度面對這個問題呢!我終於真實的體會了家長們的感受,一股想衝進學校辦公室,立刻抓著老師問到底怎麼一回事的衝動向我席捲而來,我停在原地深呼吸了好幾下,才壓下了找老師的念頭,開始與女兒對話。
我說:「今天Alice沒跟你玩,妳很難過是嗎?讓媽媽抱抱妳好嗎?」女兒馬上投入我的懷抱。
女兒問:「媽媽~為什麼Alice不跟我玩呢?為什麼她跟Karlie玩了?」
我說:「媽媽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妳可以明天再邀請Alice跟你玩。Alice有時候想跟妳玩,有時不想,而選擇跟別人玩,都是很正常的喔!就像妳有時候想吃草莓,有時候不想吃草莓,而想吃橘子一樣。妳一樣也可以選擇跟誰玩,或者不跟誰玩喔!」
女兒說:「喔~原來是這樣啊~」。
回家路上,我一邊開車,一邊整理自己的思緒,我心疼女兒被拒絕,同時我也很激動,因為我終於有機會以媽媽的角度來面對這件事。其實女兒一直跟Alice非常要好,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她分享她跟Alice做了哪些事,而Karlie是一位新來不久的女孩,她來了之後,女兒和Alice之間的關係起了微妙的變化。這看起來像是被第三者介入,關係遭到破壞,但這完全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是讓女兒學習社交互動的一個珍貴契機。
尋找被拒絕的原因並引導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開始在與女兒的日常互動中,尋找她是否有些不利於社交的行為或舉動,然後從中做適當的引導。比方說她跟我一起玩的時候,有很強的主導意識,總是要我按照她編的劇本玩,做她想要我做的動作等。我跟她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麼玩,但是玩遊戲的時候,也要學習聽別人的意見,不能總是按照妳的方法玩,當每個人都有機會決定怎麼玩的時候,大家才會玩得舒服又開心。」
又或者說她從小就有一個特質,就是當她激動的時候,肢體動作會有點大,容易造成別人疼痛或不舒服,就連她要表達喜歡與愛也一樣,她經常飛奔過來抱我,膝蓋直接用力跪在我的腿上,手用力捧著我的臉(指甲已經掐進肉裡),對我又親又抱。我每次都會真實地表示:「我感覺到非常痛,因為妳太過用力了。我知道妳太想要抱我了,我也很喜歡妳抱我,但是我們要練習溫柔,溫柔的抱抱一點都不痛,也會讓妳和我都很開心。」
接下來幾個月,我還是經常會在接女兒下課的時候,聽到她說她、Alice與Karlie之間的衝突與問題,而我每次的回應模式都差不多,我會先接住她的情緒和感受,等到她心情平靜的時候,再跟她討論下一次可以怎麼做。我絕不會在她感到挫折沮喪時,質問她是不是做了什麼錯事,所以才被拒絕、才跟別人起衝突,也不會將過錯推到她的朋友身上,而是在平日互動中找出我認為她需要改善的地方,運用這些時刻成為teaching moment,成為她學習社交互動的養分。當我聽到她跟我分享她們和諧的玩在一起、又一起合作完成了什麼事,我也會緊緊抓住這些機會,肯定與鼓勵她們,成為推動她們繼續進步的正面力量。
教導健康的社交方式
一段時間過後,某天女兒放學又跟我說:「媽媽~Alice買了跟我一樣的白色外套,我們今天一起玩了,因為我們都穿白色外套,Karlie穿的是粉色外套,所以我們沒有跟她玩。」我心想,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女兒與她最喜歡的Alice互動變好了,但如果她們因為外套顏色,而將Karlie排擠在外,那這將不是一個健康的互動關係。我再次抓住這個機會,跟她說:「就算Karlie的外套是粉色,妳們一樣可以一起玩喔,外套的顏色並不能用來決定你們是否一起玩,如果妳心裡想要跟她一起玩,那麼妳就可以跟她一起玩,妳願意明天邀請Karlie一起加入妳們嗎?」女兒說:「好~我明天邀請她!」隔天女兒下課回來立刻跟我說:「媽媽~今天我、Alice和Karlie一起玩了,我們三個相親相愛,我們一起玩!」
結語
交朋友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我們可以當他們的教練,但不能幫他們交朋友,如果我們因為害怕孩子沒朋友而一直”幫“孩子交朋友,他們將錯失很多鍛煉社交能力的機會。在孩子被拒絕的時候,幫助他建立被拒絕的勇氣,同時也教導孩子拒絕別人的勇氣。拒絕與接受是人際互動中正常的存在,我們不將“被拒絕的孩子”塑造成一個受害者的角色,也不將“拒絕別人的孩子”塑造成一個加害者的角色,他們之間是平等的。因為人的一生當中都會做出無數次拒絕、與無數次接受,不論他的決定是哪一種,都應當受到尊重與接納。另外,正因爲孩子的社交能力還不成熟,所以同儕之間才會經常發生衝突,我將這種衝突定義為一種正常的現象,而非一種問題,我們要允許他們發生衝突,從中做適當的引導,才能讓他們在經驗中學習、在每一次的衝突當中得到一點養分,進而慢慢完善自己的社交能力。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三峽早療中心親子奧運會 掌握兒童發展關鍵
(圖說:新北市政府委託伊甸基金會辦理的新北市第4區早期療育社區資源中心,舉辦「親子奧運會」,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
兒童居家安全防護指南!避開5大危險區域,家長必看
居家環境中潛藏許多危險,特別是在冬季,電器使用頻繁、熱食增加,使燒燙傷風險提升。廚房、餐桌、客廳、浴室與臥室是最...
從孩子的視角看懂他的行為問題《教育孩子除了愛,還要有方法》
有位媽媽告訴我,孩子在學校出了很多問題,老師一直告狀,要把他孩子從資源班改成進特教班。 我感受...
妳是水腫不是胖?4種消水腫食物,快速判斷水腫體質和原因
水腫好發於20-40歲女性,尤其生理期及懷孕更容易水腫。觀察6大症狀,判斷是否為水腫體質。需避開容易水腫原因:久...
長期接觸毛小孩容易過敏?孕婦預防貓咪弓漿蟲方式
毛小孩已成為現代人重要的陪伴成員,但常被提醒「養貓會影響孕婦健康」或「寶寶接觸寵物容易過敏」,這些說法是否屬實呢...
我要回應
2022-12-20 08:18:42
2022-12-20 01:40:41
2022-12-20 0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