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伊心會所 精障者邁向復元的另一個家

伊心會所 精障者邁向復元的另一個家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圖說:伊心會所開幕活動,冠蓋雲集。)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當一個人有精神障礙,如何獲得關懷和支持,並且融入社區生活呢?「伊心會所」由基隆市政府補助伊甸基金會,成立基隆市第三家精神障礙者協作模式服務據點,正式舉行揭牌儀式。該服務以發展互助社群,建立支持網絡,協助精神障礙者找回自信、儲備技能,繼而逐步邁向康復之路。

 

(圖說:伊甸董事長陳宇昭致詞時表示,「伊心會所」的設立,推動在地需要。)

 

開幕當天,伊甸董事長陳宇昭致詞時表示,伊甸早在20年前即投入精神障礙服務,爾後成立「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關懷家屬。伊甸秉持著「哪裡有需要,服務就到那裡」的精神,於基隆成立「伊心會所」,職員與會員成為夥伴關係,建立同儕支持,推動在地需要。

 

(圖說:基隆職建中心主任鍾雅玲分享「伊心會所」會員有平等參與的權力,並成為互助社群。)

 

會中,基隆職建中心主任鍾雅玲分享「伊心會所」的運作精神,起源於1948年美國的會所模式(Clubhouse Model),服務強調會員與職員不分彼此,肩並肩一同完成會務工作。她指出:「會員有平等參與的權力,過程注重溝通和討論,希望他們參與之後,能夠增加自信和價值感,成為互助社群。」

來到服務據點,明亮的空間,寬敞的格局,布置得非常溫馨。會員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興趣和專長參與日常活動,例如:一起買菜、備料、烹煮餐點等等。

 

(圖說:小文自己的畫作「內心的光曙」前合影,來到會所,她的心境猶如畫中的寫照,充滿亮光。)

 

喜歡行政文書工作的小文,是「伊心會所」的會員。她擅長中英文打字,協助會所的文件登打作業。一直以來,她在求職路上跌跌撞撞,無形中打擊信心。透過參與會務工作,找到自己的定位,重燃盼望。在會所,會員、職員都是平等的,大家彼此工作、討論,氣氛融洽,讓她擁有前所未有的歸屬感。她開心地在自己的畫作「內心的光曙」前合影,她的心境猶如畫中的寫照,充滿亮光。

 

(圖說:小如不急於找工作,先沉澱心情,待修復好了,再重新出發。)

 

一旁的小如安靜不多話,本身擁有電腦證照,對文書處理工作相當有興趣。來到會所前,曾有工作經驗。無奈因為公司縮編,遭到資遣,只好換去火鍋店打工。沒想到被老闆嫌棄動作太慢,工作無疾而終。求職上屢屢受挫,難免產生負面聲音,職員劉靜慧教小如先沉澱心情,待修復好了,再重新出發。

 

(圖說:阿隆很喜歡到伊心會所,讓他很有歸屬感。)

 

阿隆這次在典禮的簽到處當接待人員,顯得彬彬有禮。過去,他做過早餐店和洗車工作,忙碌時,難免被要求速度要快,「但老闆都覺得我做得不太好。」最後工作不了了之。賦閒在家,阿隆多半看電視、玩手機遊戲打發時間。所幸「伊心會所」設立後,他來體驗,覺得非常滿意,便加入會員。現在他開始學習電腦作業,一點一滴累積能力。有同儕支持和社交關係,阿隆在這裡備感溫馨,找到歸屬感。

 

(圖說:職員劉靜慧看重每位會員,希望他們都能有平等參與的權利。)

 

職員劉靜慧表示:「我們的核心價值,就是希望對人的尊嚴,人性的看重,希望他們都可以有平等參與的權利。」

「伊心會所」坐落在社區,會員來到這裡,用著開放的心,一起討論,並完成日常會務工作。劉靜慧希望可以建立他們社會角色的位置,營造夥伴關係和同儕網絡,以便增加自信和價值感,支持他們在社區生活。最後逐漸地邁向復原,然後回歸社區,參與社會。

 

 

會後,一位會員在卡片上寫下祝福:「伊心會所讓我有第二個家,希望在此認識更多的好朋友,讓悶心變開心。」猶如是開幕式最佳的代言。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11.14    453期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伊甸基金會

已故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針對兒童、身心障礙者、老人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直接與專業的社會服務,從成年身心障礙者職訓、就業輔導、心靈重建開始,進而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服務,以及高齡老人居家照顧。
伊甸秉持著「全人全生涯關懷」,提供服務使用者身、心、靈的支持。此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不僅在越南成立服務中心、四川災後重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2024 嘉義親子住宿推薦 | 築夢森居 生態豪華露營車✨ 平日2大送2小 一泊二食 只要$4,980元❗❗ 限定期限平日入住4大1幼完全不需加價🎉再送免費生態導覽、攀岩活動🎁

⭐嘉義露營車推薦🎁築夢森居生態豪華露營車 平日2大送2小 一泊二食 只要$4,980元❗❗限定期限平日入住4大1...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