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孩子健康事 » 兒童兩劑疫苗間隔擬「調整成4週」?孩子打疫苗前,重症醫給爸媽4不6要

兒童兩劑疫苗間隔擬「調整成4週」?孩子打疫苗前,重症醫給爸媽4不6要

疫苗間隔,兒童疫苗,打疫苗,新冠肺炎,新冠疫苗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媽媽經編按:近日兒童染疫人數上升,不少家長急著帶孩子去施打疫苗,5/2起,台灣開放6-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5-11歲兒童的BNT疫苗,則從5/25開始施打,而近日有報導指出,為了讓兒童盡快擁有完整的保護力,兩劑疫苗的間隔將有望從12週縮短為8週或4週。

今年四月中下旬,指揮中心逐步通過5-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與BNT疫苗,因為擔心心肌炎的發生機率,因此仿傚12-18歲青少年,將兒童兩劑疫苗間隔設定在12週,然而,近日兒童染疫人數逐漸攀升,一劑疫苗的保護力也實在是不足,若間隔為12週,到了七、八月防疫逐步開放的同時,許多兒童只有施打一劑,恐會增家兒童染疫風險。因此專家建議應該要進行滾動式調整,參考國外間隔四週或八週的作法,縮短兒童兩劑疫苗的間隔。

對此,指揮中心表示,預期會在兒童疫苗開打8週內,最晚6月底前,召開ACIP會議討論。

‘‘為什麼編輯要挑選這篇文章”

是否要讓孩子打疫苗,一直是許多父母非常兩難、掙扎的決定,但看著兒童染疫人數上升,甚至出現重症死亡的個案,不少專家建議施打疫苗是目前最好保護孩子的方法,但施打疫苗之前,該如何好好的準備呢?重症科黃軒醫師,給爸媽4不6要,爸媽千萬要好好弄清楚!


作者/黃軒醫師

近日焦慮的父母,一直在問小孩要不要打疫苗?又看到一直報導腦炎,打與不打,父母滿腦子都是憂慮!憂慮!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不知道不能做什麼?

我個人簡化了,父母親們最近一直詢問的一些疫苗疑慮的叮嚀,希望父母親們,可以簡單明瞭一下,關於小孩的疫苗接種:

A.你可以:
1.在台灣,帶小孩(5歲以上)快點去打疫苗。因為COVID19 仍然會引發重症和死亡的。而疫苗是「免重症,免死亡」,目前世界公認最佳的工具。
2.打疫苗前,和小孩分享打疫苗可以增強免疫力。還有一些打完後的注意事項!
3.告訴醫生,小孩的過敏病史和藥物。
4.和小孩的醫師先討論關於小孩疫苗接種問題和疑慮。
5.記得小孩預約疫苗接種的時間,也方便自己向公司請假。
6.和醫護人員確認,疫苗接種的產牌、劑量、部位和時間。

B. 你不可以:
1.打疫苗前,給小孩先吃止痛藥。
2.忘記小孩打了幾針的疫苗?記得現在是以打滿二劑的基礎劑量為主。CDC建議兒童及青少年兩劑接種間隔以12週為原則。(近日將進行滾動式調整)
3.小孩已有過確診,才康復,急著又去想打疫苗。依據CDC 指引,確診至少3個月後,才打原來要接種的疫苗。
4.小孩還在發燒,就因為預約時間到了,就吃了退燒藥後,急著要準時赴約。

C. 別忘了:
接種COVID-19疫苗後,你和小孩仍應落實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參考資料:
https://www.cdc.gov.tw/……/QAPage/JCyOJznV52tt35_bDBeHfA
https://www.cdc.gov.tw/……/QAPage/GP9ID_QaDJzhta4tniP70g
https://www.cdc.gov/……/recomme……/children-teens.html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重症醫療專科醫師 黃軒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一名重症醫療醫師/古文詩賦愛好者/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電視 :《綜藝大熱門》、《新聞哇哇挖》、《健康2.0》及其他節目常邀請出席醫療專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