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內向的孩子一見外人就害怕該怎麼辦?4個方法引導他踏出第一步!

內向的孩子一見外人就害怕該怎麼辦?4個方法引導他踏出第一步!

內向,性格,外向,教育,人際關係,內向的孩子,孩子性格,孩子教育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生活中,我們很難避免帶孩子到親戚家中拜訪,有時候和孩子提到要去親戚家度過週末時,孩子明顯得反彈態度引起妳注意了嗎?也許妳也注意到了每當孩子與特定幾個人相處時,都表現得額外「內向」,此時愛子心切的媽媽一定會很好奇孩子發生什麼事情了,如果只是單純容易害羞靦腆、不好意思是小事,若是沒自信、厭惡反感等較負面情緒,就必須得多加留心引導,才能及時展現出正面的育兒之道喔!

因此,為了不讓辛苦的媽媽徒增煩惱,以下採用了「自主支持育兒」的重要關鍵,同理心、換位思考以及好奇心來解決問題,用鼓勵的行為來讓孩子參與問題:解決和決策,同時還可以提升孩子解決事情的能力!

內向的孩子,孩子性格,孩子教育

▲圖片來源:freepik

第一步:找出原因
為什麼在家中活潑的孩子總是悶悶不樂地向你表達不想去參加某些聚會呢?單純從表面上來看,你的孩子似乎不想見某個人,當他表現出拒絕的回應時,媽媽也許會感覺到自己安排的「重要聚會」發生衝突了!

這時候可以把脾氣先緩緩,我們可以先從幾個簡單面向去猜測:會不會是過度的安排讓孩子感到疲倦、想要休息,還是孩子害怕錯過自己的社交活動,又或者是媽媽可能太少和孩子分享即將要去聚會的家庭、對象,令孩子以自己原先的價值觀去判斷,而產生了負面經歷等⋯

保持好奇心,收起批判
如果媽媽能夠帶著好奇心,而不是批判去接近孩子,那麼就更有機會從孩子身上收穫更多。作為一名母親,保持好奇心來取代批判,去應對當下的情況我們都知道不容易,因為批判往往都比利用好奇心消耗更少的精力,就能解決「我們以為已經解決的事情」。

保持好奇心能讓我們先安定自己的情緒,幫助我們用真正開放的態度對待孩子,我們也必須學習安靜的聆聽,讓孩子能信任我們,進而完全訴說自身的感受。

我們可以試著以:「我注意到你表現得很不想去,我想要你跟我分享為什麼?我對這件事感到很有興趣,想要理解你的心情。」方式展開話題,這不僅讓孩子收到媽媽對他的關心和好奇心,也是困難話題進行積極溝通的好榜樣。

試著建立孩子的價值觀
釋出好奇心與關心的同時,我們也要去回想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反應,會不會是過程中、對方生活模式與習慣令孩子產生反感,又或者是父母在無形之中傳達了些負面印象等。

例如:孩子真的非常討厭自己的表弟,表弟實在是太煩人了!此時媽媽可以為孩子提供更豐富的人際關係應對、人際管理的機會就來了~教孩子以避開表弟以外的相處之道。

總結過後,我們可以將對某些行為的期待和家庭價值觀結合起來,邀請孩子與對方去建立牢固的價值觀,與對方保持密集的聯繫,並在這段重要的關係中投入精力與時間,相信媽媽的努力也會讓孩子從中改變原先的價值觀,學習到勇於嘗試的價值。

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經過前面「好奇心的溝通」後,我們理解到了為什麼孩子不想與對方共度時光的原因,這時又來了與孩子一起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機會,在討論解決方案時,我們要鼓勵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想法,並將它說出來,否則最後可能是媽媽自己直接幫他解決問題了,所以先好好聆聽才能達到孩子有正面收穫的效果!

在過程中媽媽絕對是可以有「你還是要跟對方有多點相處時間」的期望,嘗試提出一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有選擇」的解決方案,孩子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也是為達到結果的最佳方式。

當我們和孩子達成共識後,在接下來的聚會中,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孩子向妳訴說的「討厭原因」時,例如:表弟又在取笑孩子這次考試的成績了。這時媽媽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很重要,說聲:「沒事,英文本身就是他的弱項,他國文就考得很高分,他下次也會多加用功在英文上,而且誰都不喜歡被嘲笑,來聊點別的吧!」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用鼓勵來支持他,孩子也會更加有自信、勇於展現原本活潑的自己,與媽媽的關係也會更加信任,而且更拉近喔!

對孩子保有好奇心並適時給予鼓勵的好處
利用好奇心進而表達同理心,並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後,媽媽收集孩子的資訊、了解孩子就會越多,在往後遇到問題時,解決的方式就越有效。以好奇心來取代批判可以為家庭氛圍達到平衡且和諧,孩子也能明確感受到自主權與尊重,我們也能較輕易將寶貝孩子引導到正確的方向。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有效和適時的「限制」,同時我們也要抱持著對他們的期望,否則許多孩子很容易會採取更簡單的方式、逃避困難或他們不喜歡的事情,這其實也和我們對他們的期望、是否支持他們嘗試與冒險有關喔!

推薦閱讀:想要孩子好教養,就別對他們做這七件事!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