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媽媽都會面對的掙扎:「迎接寶寶後,我該成為全職媽媽嗎?」
作者\曾心怡
育嬰留職停薪制度上路後,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有了更多選擇。育嬰留職停薪是根據《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6條與《育嬰留職停薪實施辦法》所規定的工作權益,並不只限於母親申請,近年來爸爸請育嬰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新手爸媽在考慮孩子接下來的照顧方式時,會有多方的著眼點,因此也不容易做決定。我們可以藉由4W1H的方式來詢問自己:
為什麼(why)
我想要育嬰留職停薪的原因有哪些呢?原因可能不只一個,包含考量寶寶、自己以及家庭。可以用條列的方式記錄下來。例如我想要給寶寶安全感、我自己想停下來思考下一步職涯發展等。
影響妳做決定的因素有哪些(what)
這部分又可以分成自己、寶寶與家庭的因素。自己的部分包含產假時覺得自己更想要全職帶孩子了,或是個人對於職涯發展的渴望程度,例如許多媽媽會想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會這麼與媽媽親密的時候就是現在,而我不想錯過。」寶寶的部分包含我們覺得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例如寶寶的氣質,或是特殊生理需求等。家庭的部分則包含育嬰留職停薪時的家庭支出、整個家庭對於育兒的態度,以及可以成為後援的程度。
如果要育嬰留職停薪會是什麼時候(when)
有些新手爸媽會因為工作告一段落,或是想要在寶寶到了某個時間點時能多一點陪伴,而決定要請育嬰留職停薪。有些爸媽想要從一出生就開始全職陪伴,有些爸媽則想等寶寶大一點、能跟人有多一點互動時才開始全職陪伴,這些都是關於時間點的決定。
哪些人會影響到妳做決定(who)
寶寶的誕生是整個家庭的大事,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照顧方式、投入的人力和心力都不同。因此在決定育嬰留職停薪時,也許妳會聽到家人不同的聲音,可能是支持也可能是反對。這些人有可能是妳很在乎的,也有可能是妳不得不在乎的。
不論妳之後想用什麼方法去減少他們的影響,首要都是去辨識這些聲音。將其列出來不代表妳覺得自己被他們決定了,這個步驟是為了澄清妳自己。可以的話,也請妳列出這些人是用什麼方式影響妳的?是他們所謂過來人的經驗,還是因為那些人和家庭經濟收入有關?把這些列出來,可幫助妳更清楚決定這些聲音和妳內心的距離。
如何安排育嬰留職停薪(how)
即使請育嬰留職停薪,妳也可能會需要幫手,特別是在一開始還不熟悉寶寶各種反應的時候。隨著帶孩子的心得逐漸累積,也可以規劃留職停薪時期的生活,可能是帶寶寶參與一些親子同樂活動,也可能是妳可以找到適合的幫手,讓自己能夠暫離寶寶,安排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這個過程可以隨著寶寶的成長而逐漸有所調整,因為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會有讓妳必須應接的狀態,或是令妳驚喜的改變。
以寶寶的睡眠來說,隨著寶寶一天一天長大,會逐漸延長夜眠時間,我們也可以跟著多加休息,讓自己白天比較有精神。然而寶寶的睡眠狀態有時會遇到「亂流」,例如從一次夜奶,突然變成夜奶二到三次。這時身為媽媽的妳就會去思考,到底是生活哪個環節影響了寶寶的作息,是不是睡前奶喝不夠,或是白天訊息刺激太多;妳也會想要觀察寶寶的身體反應,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因此在育嬰的過程中,生活的安排其實需要隨時跟著寶寶的狀況做調整。
人們的思考常落入一個陷阱,就是判別是非對錯,並覺得別人應該要如何做才是對的:「妳應該要成為我心目中那樣的好媽媽」、「他那樣帶孩子的方式不對」……。育兒這件事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理論,而在一個家庭裡,不可能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樣的。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替自己心中留個餘地,讓伴侶的育兒與家庭觀點,得以進駐到我們的內心,同時聽到自己和對方的聲音。育兒的基礎是父母親,當父母自己可以感覺到心理狀態是平衡的,才能心有餘力地去觀察嬰兒的需要,提供符合這個需要的照顧。
每位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前,都是她自己。有其所愛,有其生活,也有其夢想。成為母親之後,我們都在練習置放以往的自己。成為母親的生活,有很多部分都與過去的自己大相逕庭,於是在孩子出生之後,我們花了幾乎所有心力照顧孩子,只花一小部分來觀看自己接下來的人生,是要回到原先的職場?還是發現自己在母職身分的滿足?也可能創造出一個嶄新融合新舊自我的方式,例如有些媽媽會開始進行兼職或創業,讓自己可以盡量兼顧工作與家庭。
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人們對成為父親與成為母親的思考方式,是很不一樣的。有了孩子之後,放下工作成為全職父母的比例,女性還是多於男性。男人成為爸爸後,絕大部分不會影響到原先的工作;然而女人成為媽媽後,就經常需要面臨「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思考。
這樣的差異是怎麼來的呢?而女性是否應該買單這樣的差異?我們常聽到,妻子成為先生在事業與家庭的後盾,但進一步來說,如果爸爸媽媽雙方都有自己想要衝刺的事業,能夠互為後盾才是一種平衡。當然,立基於整個社會文化的集體概念,很難一時半刻就能夠改變。
但如果伴侶與家人都能擁有一個基本的信念:不論是爸爸還是媽媽,成就自己與對孩子的愛並不互相衝突,也許在時間與心力上會需要努力分配,但夢想不應該被母愛論斷。相反地,當女性的自我可以不被壓抑時,那將使我們更有潤澤孩子的心力:因為有自己,心裡就不會感到匱乏。
【遠流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從女人,成為媽媽:孕前到產後的心理照顧課】
推薦閱讀:
全職媽、職業媽都是件苦差事,最苦的是:老公都不明白
陳彥婷育兒失控向兒道歉,兒回一句話超暖心!全職媽該如何照顧好自己?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