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台南無障礙生活節帶您重返80年代 身障學員化身復古掌櫃來出攤

台南無障礙生活節帶您重返80年代 身障學員化身復古掌櫃來出攤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圖說:伊甸基金會香柏樹社區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的身障青年,以活潑的舞蹈,熱情揭開無障礙生活節的序幕。)

 

文 | 謝馨霈  攝影 | 何維綱

 

為了鼓勵身心障礙朋友勇敢走出戶外,伊甸基金會連續11年在北、中、南地舉辦「無障礙生活節」,今年主題為「穿越時空回到1982年」,帶領大眾重溫劉俠女士創會的初心,並持續陪伴身障朋友,共同推動無障礙生活,打造「有愛無礙」的環境。

 

南區首場「無障礙生活節」在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舉行,活動形式有別以往,特別融入濃厚的復古風情,搭配在地美食及夾娃娃、彈珠檯等懷舊遊戲,讓民眾重拾童年回憶。現場也設置靜態展區,展示伊甸服務近43年來的點滴。此外,有多位身障青年化身為復古掌櫃,頭戴爆炸頭、身穿碎花裙,充滿活力與民眾互動,帶來滿滿的懷舊氛圍。

 

「好復古的衣服喔!」、「這些童玩好有趣。」、「彷彿回到兒時的生活。」民眾看到各式復古場景與服裝,忍不住驚呼連連。伊甸台南區區長張盟宜笑說,一踏入展場便不禁回想1982年的自己正在做什麼。現場熙來攘往的人潮,以及人們眼中閃爍對活動的驚喜,讓她期盼這次活動能勾起大家美好的回憶。

 

張盟宜希望透過無障礙生活節,讓台南市民更認識「無障礙」及「友善」空間的重要性。隨著身心障礙者及高齡人口增加,期盼能邀請更多人參與活動,從中了解這些群體的需求與困境,並以同理心及包容的態度,使他們在熟悉的社區安心、安居。

 

適逢第十一屆無障礙生活節,也是30歲的于庭來到伊甸幸運草小作所的第11年。中度智能障礙的于庭熱愛打扮、愛美,總是努力以運動來控制體態,但因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使她在控制食慾和體態管理上遇到不少挑戰。儘管如此,于庭仍對未來充滿期待,在小作所老師的陪伴下,她逐漸認識自己的狀態,甚至能與醫生討論病情。

 

(圖說:小作所身障學員擔任復古掌櫃,于庭(右二)綻放燦爛笑容。)

 

今天,于庭以復古裝扮展現不同以往的自己。雖然沒有模特兒般的完美外貌,但她看見屬於自己的獨特之美,在勇敢跨越障礙的過程中,找到自信的舞台,綻放燦爛笑容。「我喜歡到幸運草小作所上課,老師還會幫我找工作喔!」于庭開心地說道。

 

看著女兒充滿自信的模樣,于庭媽媽感慨地說,時光荏苒,11年轉眼即逝。回想起來,于庭從最初的懵懂不安,到現在的自信開朗,她的成長讓人欣慰。

 

(圖說:在于庭上台表演前,媽媽為她整理儀容,並為她加油打氣。)

 

伊甸資源發展處處長黃子倢表示,1982年是一個沒有智慧型手機、導航或外送的年代。然而,相較科技的不發達,更令人深刻的是,當時社會環境充滿有形與無形的障礙,阻礙了身心障礙者自由選擇和自主生活的權利。

 

今年活動的目的,不僅是要「回顧過去」,更要「突破現在」,才能「創造未來」。伊甸希望藉由「無障礙生活節」,喚起大眾思考:每個人能為無障礙社會做些什麼?無論是設施、政策,還是觀念上的調整,你我都可以成為改變的一部分。唯有大家共同關心身障者的需求,讓他們能更自在的融入社會,找到人生舞台,「無障礙生活」才得以真正實現。

 

(圖說:民眾戴上眼罩投球,體驗視障者的不易。)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 2024.11.05  NO.453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伊甸基金會

已故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針對兒童、身心障礙者、老人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直接與專業的社會服務,從成年身心障礙者職訓、就業輔導、心靈重建開始,進而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服務,以及高齡老人居家照顧。
伊甸秉持著「全人全生涯關懷」,提供服務使用者身、心、靈的支持。此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不僅在越南成立服務中心、四川災後重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紅包

伴隨著「圍爐攝影大賽」會有為期數天的附加賽: 「才藝表演領紅包」。 這活動本身是有趣的,畢竟領紅包嘛...

親子住宿|台中|房內就有KTV和泳池!親子、派對推薦!大坪數遊戲室!水雲端旗艦概念旅館-探索雲端旗艦主題館

天氣一熱到處都是戲水人潮,到哪都要人擠人小孩還小也需要大包小包的帶一大堆,所以我們超少帶小孩去玩水要煩惱小孩玩水...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