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生活放輕鬆 » 同理他們的不便 高雄市民響應無障礙生活節

同理他們的不便 高雄市民響應無障礙生活節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圖說:民眾體驗「矇眼投球」,在人員指示下,聽聲辨位。)

 

文|蘇麗華  攝影|何維綱

 

伊甸第十一屆「無障礙生活節」高雄場熱鬧登場!活動帶領民眾一起時光倒轉,回到伊甸創會的1982年。處在環境不便的年代,身心障礙者究竟會遇到什麼樣的難題?透過趣味身障體驗,帶領民眾體會無障礙環境的重要,並鼓勵發揮同理,支持身心障礙朋友走向平權、無礙的生活。

 

(圖說:小作所學員走入人群,義賣雪花餅。)

 

活動當天,凹仔底花園市集廣場熱鬧非凡,義賣攤位擠得水洩不通。伊甸九果子小作所、五餅二魚小作所分別設攤,身心障礙學員主動走入人群,沿路義賣手工皂、茶葉蛋、雪花餅等,展現他們手作的成果。

 

來到視障「矇眼投球」體驗區,民眾戴上眼罩,在人員的指示下,學習聽音辨位,並且完成投籃動作。「往前一點,再往左邊一些。」看似簡單的關卡,卻充滿挑戰。「沒有視力的幫助,連走路都會摸不清楚方向,很難耶!」、「沒有方向感,會不知所措。」民眾反饋他們體驗後的切身感受。

 

(圖說:民眾首次嘗試操控輪椅,直呼不簡單。)

 

再換到「輪椅移動」區,民眾坐上輪椅,體驗代步。只見大家行進間輪椅歪來歪去,無法筆直地抵達終點。「輪椅很難操控。」、「很需要體力」、「你的手要很有力,如果你是比較虛弱的人,根本就推不動。」、「坐輪椅時,覺得視野高度跟一般人站立的高度很不一樣。」民眾操作完,更加體會行動不便者的困難。

 

(圖說:伊甸南區資源中心主任辛昱蓁鼓勵民眾換位思考,同理身心障礙朋友的困難。)

 

伊甸南區資源中心主任辛昱蓁致詞時表示,「你的遊戲30秒,是身心障礙者一輩子必須要去經歷的事情。」透過體驗活動,讓大家用「非慣用手傳物」、「獨臂揮棒」等,能夠換位思考,同理身心障礙朋友要完成每一件事,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她呼籲,當認知往前邁一步,就能夠營造更友善的社會。

 

 

(圖說:長輩將番茄裹糖漿、包裝,準備販售。)

 

活動除了義賣外,舞台區也準備許多精彩的表演節目。來自屏東頤福社區長照機構的爺爺奶奶跟著音樂節拍擺動身軀,活力十足。下了台,移到攤位義賣糖葫蘆。長輩從番茄沾糖到銷售不假他人之手,為活動盡一分心力。

 

(圖說:義賣攤位人山人海,民眾熱烈響應。)

 

伊甸盲人合唱團也帶來組曲,團員之一的女主唱,出生時早產,一眼全盲,一眼只剩微弱視力。求學時期,總是坐在第一排,拿著望遠鏡才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非常辛苦。即便如此,她感謝有爸媽的疼愛,外婆的照顧,讓她能夠長大成人。如今出社會,周圍不乏有愛心人士,像是搭捷運有專人協助領路,這些人的付出,都令她銘記在心。

 

(圖說:豆子劇團帶來「很慢很慢的蝸牛」劇碼,吸引小朋友駐足觀賞。)

 

當天,豆子劇團帶來「很慢很慢的蝸牛」劇碼,故事描述牠與毛毛蟲成為好友,並經歷牠蛻變成為蝴蝶的故事。活動用這齣劇送給慢飛天使,透過早期療育也能迎頭趕上成長的里程碑,並祝福他們日後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夢想。

 

(圖說:泡泡先生的表演節目,令小朋友嘆為觀止。)

 

伊甸年年舉辦「無障礙生活節」,除了舞台表演、相關諮詢服務、體驗活動外,還有琳瑯滿目的公益市集。期盼持續以多元創新方式,與社會大眾溝通無障礙環境的重要性。要打破身心障礙朋友每個阻礙,相信你我都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資料來源:伊甸園電子報2024.11.15  453期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伊甸基金會

已故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針對兒童、身心障礙者、老人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直接與專業的社會服務,從成年身心障礙者職訓、就業輔導、心靈重建開始,進而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服務,以及高齡老人居家照顧。
伊甸秉持著「全人全生涯關懷」,提供服務使用者身、心、靈的支持。此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不僅在越南成立服務中心、四川災後重建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ching愛手作)編織小花雙調式背帶,要用編織背帶就要選最貼心的雙調式,讓您一試就成主顧的好物,一起來玩編編織吧~

編織小花長背帶玩得早,所以ching一直是長背帶的愛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編織小花,因為結法的關係,很容易會有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