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玩”音樂” ,親子樂趣不打折!
作者\媽媽經
俗話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美國佛蒙特州大學醫學院(Robert Larner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證實,學習音樂或彈奏樂器的孩子不僅情緒比較穩定、低焦慮感,且專注力也有所提升,。
醫學專家比喻樂器演奏如同在幫大腦做「全身鍛鍊」,同時運用大腦多方區域聯合工作,特別是聽覺、視覺和運動皮質;且親子間若能在過程中有良好互動,則有助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快樂荷爾蒙」,大人小孩都HAPPY~
- 3~5歲的孩童,對於各種器具的聲音有敏感度,也能跟隨樂曲自動搖擺律動身體,可多元增加不同聽覺的刺激。
- 4~6歲孩童,肢體發展已經逐漸成熟,可以穩定學習樂器,也能理解音樂中的抽象符號,可嘗試接觸簡易的敲打樂器,鼓、鐵琴或鋼琴等;精細動作優秀的孩子甚至可以選擇小提琴等弦樂器。
- 7~8歲以上的孩童,隨著聆聽體驗變多,孩子會出現音樂偏好,甚至發揮創造力增添自己的想法,如:自由即興或哼唱旋律。
現在在家也能營造悠揚音符的環境,帶領孩童認識不同的樂器,大人小孩一起玩音樂!
《親子宅藝起特企》工作坊
國家兩廳院特別推出【兩廳院會員專屬線上課程】- 和小小鋼琴家四手聯彈—盧易之的親子音樂課NTCH-Member Exclusive Online Course。
幽默風趣的鋼琴家盧易之老師,運用耳熟能詳的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引導你和孩子領會四手聯彈的要訣。🎶報名連結:https://tinyurl.com/j7dhnyka

▲圖片來源:謝欣芷x愛唱歌 Happy Singing
〈謝欣芷x愛唱歌 Happy Singing〉線上防疫音樂課
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音樂創作人謝欣芷在官方頻道與臉書粉專大方分享兒歌與教學課程,提供老師及家長免費線上使用。
每週一、三、五下午三點,規劃了一系列線上防疫音樂課;有些根據歌詞描述動作進而認識數字,或是藉由節奏輕拍身體部位,產生各種聲音效果,透過不一樣的活動讓大家轉換心情。不知道如何規劃每日行程的家長們,不妨打開該頻道,找尋適合自己的主題與小孩唱唱跳跳。
📎收聽連結:https://tinyurl.com/szff2dym
https://tinyurl.com/6mwaxw9k
音樂不只是“聽”,爸媽跟孩子透過音樂,鼓舞彼此一起攜手成長;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逐漸培養對音樂藝術的美學感知與素養,一舉兩得呢!
推薦閱讀:
科學驗證:5種讓孩子變聰明的科學方法
彈琴與大腦的路徑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給肚肚3倍呵護,爸媽3倍放心!亞培心美力3HMO親護水解,育兒神救援!
相信許多爸媽都有以下經驗,晚上為了照顧情緒反應較大的寶寶,從量體溫、餵奶到換尿布…各個面向找原因...
適合全家補充元氣的好物?營養師推薦滴雞精,營養滿分照顧全家的健康!
小時候總是驕傲自己有位「超人媽媽」,上班以外,還要張羅家庭的三餐與孩子們的大小事。長大後才發現,...
2022暑假最佳去處!最夯的親子藝文冒險就在衛武營「花露露的童樂節」!
今年七月,花露露的太空飛船再度降落衛武營!為關在家裡悶壞的大家帶來新奇有趣的故事世界,充滿無限想...
最新研究:兒童一天玩手機5小時沒問題,是真的嗎?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科技不斷發達,平板、手機在兒童這個年齡層越來越普遍,許多家庭也因此逐漸...
夫家7人共用一條毛巾,人妻超傻眼!心理師深度分析:真的無法改變
【媽媽經編按:一名新婚人妻曾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第一天嫁到老公家時,發現老公全家竟然共用一條浴巾,...
資訊很好,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