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搬來共用浴巾,導致媳婦「長菜花」!心理師深度分析:真的無法改變…
【媽媽經編按:過去在網絡上爆紅的奇葩故事「婆家人共用一條浴巾」,看過故事的人都嘖嘖稱奇,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討論,沒想到今日仍有民眾遇上類似的倒霉事件,更危害到了健康。粉專「萬芳醫院婦產科」昨日po文分享,一名女患者因私密處長了東西、不舒服,所以來求診,內診查看後確認就是「菜花」。不過奇怪的是,醫師表示:「患者陰道內很乾淨,發作的部位全集中在外陰部」。
醫師進一步追問後排除掉先生外遇的可能性,一句「妳最近日常生活上有什麼改變嗎?」的問題便發現問題根源可能是「婆婆」。近期因婆婆生病後,夫妻倆將婆婆接來家裡一起住,女患者表示:「啊,婆婆說過自己會陰處有長東西,唉!她洗澡都習慣亂用別人的毛巾,她才搬來沒多久我就長菜花,是因為這樣被傳染的嗎?」
醫師直言,以前普遍認為「菜花」是性行為傳染,如果夫妻間互信薄弱,在醫師尚未確定染病原因前,家庭風暴可能瞬間炸開。而從患者生活型態找出可能的原因,這點十分重要!若只單就症狀去治療,不去探究發病的原因,沒有根除源頭的話,病患還是可能會因為同一個問題反覆發作。
醫師再次提醒「千萬不要共用毛巾、牙刷等個人清潔用品!」,就算是親密的家人也應各自一套,這絕對不是見外,這叫基本衛生觀念良好。】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從「婆家人共用一條浴巾」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什麼現象呢?
我會說,毛巾算是一個蠻個人、私密的東西,當大家都在共用這麼私密的東西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界限」的課題,因為毛巾是拿來擦赤裸身體的用品,為什麼他們會想要共用?
而什麼叫做界限,界限的概念就是「我知道我是誰」、「我知道什麼東西是我的」、「什麼東西是你的」和「我跟你有什麼不一樣」等等,簡單來說是這樣的概念,也就是區別我跟外面個人,以及我跟你的概念。
有趣的地方在於,故事中的家人對於毛巾的定義是「我們的」毛巾,意思是,這個家從小到大都沒有「我的」個人物、私有物、私有財的概念,在這個屋簷下,大部分的東西都叫做「我們的」。
如果你從小跟兄弟姐妹就共用一個房間的情況下,你其實就會有很多的觀點都是「我們的」,好比這是我們的房間、我們的衣櫃、我們的書桌等,所以當你在與妹妹吵架說:「那是我的筆,不要拿我的筆!」的時候,媽媽可能就會生氣地說:「什麼你的筆?那是你跟妹妹的筆。」
這時候你就會養成一個觀念是,在這個屋簷下,你不一定會有你的私有財、有你個人所屬物這個概念。
回過頭來看故事的發文者,她可能在第二性徵發生的階段時,通常也是在這個時候,父母會覺得要幫孩子分房間,青少年時期的分房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因為那在幫助孩子養成自我,讓孩子知道在那個空間裡是他私人的範圍,自我的「我」的概念才比較容易在那一個他所擁有的房間裡慢慢養成。
所以他自然就會習慣於這是他使用的東西、那是哥哥使用的東西,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的自我,他們對於「我」的分野就會相對來說比較清楚。
共用毛巾的故事不只是衛生及生活習慣的問題,我覺得它更多的是在這個屋簷下,基本上只能有群體的意識,不太能夠有個體的意識,不是說沒有,只是相對來說個人意識會是相對來說比較薄弱的;可能主要還是由父母來覺得群體的意識,以及整個家的想法是什麼。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觀念可以讓大家去感受一下,「如果今天你幫你兩個只有五、六歲的小姪子、小姪女洗澡,你會不會在幫姪子擦完身體之後,再用同一條毛巾擦姪女?」
當時我問了節目組企劃這個問題,她說:「老師怎麼辦,我覺得我會耶!」這時另一個工作人員聽到,就驚訝地說:「怎麼會!一定會用不同的毛巾啊!」
因為另一個工作人員從小到大的生活都是分很開的狀態,他們家從很小的時候,姊姊就有自己的一套東西、妹妹也有自己的一套東西,同樣地,爸爸也有、媽媽也有,也就是全家人的個人私有物的東西分得非常開。
所以我要問的是,當這個擦澡的對象變成了年紀很小的小朋友時,何以有些人就會覺得可以共用一條毛巾?是因為他們的性器官還沒有發展完全嗎?
很重要的一環其實在於,在我們成年人的觀念裡頭,我們都沒有覺得小朋友有那個獨立「我」的存在,可是當這個小朋友開始發展到了國高中階段,我們自然不覺得可以共用一條毛巾去擦身體,因為青少年、青少女已經開始有「我」的主體意識出現了,我們就會視他們為獨立的個體。
雖然故事中一家人的主體意識是薄弱的,但是他們的「我們的」或「群體的」意識是很強烈的,所以他們都會知道,那一條毛巾叫做「我們全家人共同使用的東西」,你也許會問,這樣的話那一家人跟外面的人也會界線不明嗎?
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一樣還是可以分得很清楚,什麼叫做「我們的」,什麼是「你的」,也就是「我們的」、「你的」以及「外面的」,那之間他們是可以分得很開的,所以這時候婆婆會大大方方地說別人很髒,原因是你怎麼可以跟陌生人、跟完全不認識的人共用毛巾?
但是當我們這家人一起共用毛巾時,因為我們彼此都知道,我們是同一個血脈、同一塊餅也好,我們都是一個群體,我們沒有分個別,所以我們很乾淨;但當插了一個陌生人進來時,就會覺得「怎麼會有陌生人?好髒!」的觀念出現。
簡單來說,「我們的」跟「你們的」對他們而言是分得很清楚的,但是「我們的」跟「我的」是非常薄弱的。
這樣的故事在華人社會其實還是有的,因為有些人會覺得在家人之間是不分你我的、家人是共有的,他們共同分享了非常多的東西,以至於如果你是小家庭出生或是獨生子女,一旦進到這種人數比較多的家庭時,生活方式及習慣可能就會有很大的不一樣。
這時你可能會問,如果真的嫁到這樣的家庭,是不是只能順應,或真的是無解呢?
我會說,如果你受不了他們家的家庭規則,親愛的,你就想盡辦法搬出去,並且擁有你們小家庭的生活規則,基本上這個小家庭的生活規則就不會是公婆或父母可以干涉的。
原因在於你永遠不可能改變他們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絕對不可能,因為那有著非常深根蒂固的東西在裡面,所以不要試著去改變婆家人的生活習慣,畢竟這個屋簷下的規則已經建立了至少三十年,你能如何改變這種三十年以上的生活習慣呢?加上你又是突然加進去的人,基本上你是沒有權力去改變他們原生家庭的規則的。
除非他們自己願意改變,那什麼時候他們會願意改變呢?也就只有遇到重大事故的時候才有可能了。
【愛心理】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與家人共用毛巾不只有衛生問題,更大的是「界線」問題】
推薦閱讀: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實遠遠大過於體罰
不聽話的孩子總讓你「疲於奔命」?你可能受到了原生家庭複製的擺佈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曾把大哭的7歲女兒趕下車…失控的責罵,是每位母親遺忘不了的悔恨
作者\崔芝淑, 金瑞玄 二十四歲的瑞玄幸福與否不是他人可以定義的,不!就算是問她本人「瑞玄...
【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別遷怒!分清楚自己在教小孩還是在發洩情緒
作者\嚴註河 韓國育兒政策研究所的研究報告指出,父母身上太大的育兒壓力,會對親子間的親情發...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這句話的真實意義,比許多父母想的更重要!
作者\John Lee 從小培養金錢觀,了解錢的重要 我二十多歲時,曾有一個與金錢相...
愛的教育好似父母無力的吶喊:不能打、不能罵,孩子要如何管教?
作者\尚瑞君 跟孩子「對話」,而不只是「對孩子說話」;傾聽孩子的心聲,而不只是要孩子聽話。...
【富小孩的經濟先修課】培養「儲蓄」習慣!孩子覺得「存小錢沒用」該怎麼鼓勵他?
作者\金聖火 你曾經減肥成功過嗎?大部分人在訂下減肥目標後,都能在二週左右減掉一兩公斤,不...
我要回應
2022-12-02 06:14:49
2022-04-24 21:35:25
2022-04-23 05:38:59
2022-04-23 00:08:35
2022-04-22 17:35:14
2022-04-22 16:51:35
2022-04-22 10:39:38
2022-04-22 09:52:33
2022-04-22 06:25:38
2022-04-22 05: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