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婚後辭職,兒子要扛家計還要做家事!我想跟媳婦說:家妳也有責任
作者\橘世代編輯部
【橘煩惱】提問:我兒子前年結婚,婚後一個月,媳婦就以健康為由離開職場,我問兒子媳婦哪裡生病?兒子說她上班太累,休息一陣子。結果一休息就是一年多!也沒見媳婦做什麼事,兒子倒是忙進忙出,平常要上班,下班要買飯,房貸他承擔,家事還平分!
我實在看不慣,覺得媳婦讓兒子更辛苦,我想跟她說,這個家妳也有責任!但又不想變惡婆婆,我該怎麼做?
有一句話這麼說「孩子不管幾歲,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孩子」,就算子女已經成家立業,他們人生中的大小事,都難免成為爸媽的心事。但子女婚後的「家務分工」,爸媽應該出聲指導嗎?那條溝通界線如何拿捏?
在出聲指導前 不妨先出聲關心
回應這則「橘煩惱」,樂聆心理治療所負責人鍾玉琪臨床心理師 建議,在主動對媳婦或晚輩夫妻提出意見前,其實可以先以「開放的心胸、關心的語氣、彈性的態度」去跟兒子聊聊。
問兒子「最近好嗎?」、「下班還要買飯需要協助嗎?」、「房貸壓力大嗎?」、「媳婦身體好嗎?」、「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等;或許等媽媽聽完「當事人」兒子的回應後,會發現一些過去沒有注意到的事。
例如,他們小家庭有自己的分工方式,與媽媽認知的家庭分工略有差異。可能他們習慣先生回家前順路買飯、太太負責收拾洗碗;也可能,媳婦的確需要休養一段時間,但仍有維持經濟來源(例如在家接案、投資被動收入),也負責了家中一部分的支出費用。或者,夫妻倆有自己的經濟共識,而無論如何,那都是小家庭自己的決定。
這些都是隔著一道牆或一道家門,不容易看到的。因此在對他們提出質疑前,「付出關心」可以是先行的步驟,也有機會,在這個階段就得到放心的解答。
給予建議 也要有「被選擇」的勇氣
在付出關心、連結情感後,長輩可以視情況提供建議,但同時也要理解,給予建議是作為參考,晚輩擁有「選擇」的彈性。請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而長輩則做好陪伴和支持的角色。
心理師也提醒,若想以一位可傳承經驗、有能力的長輩的立場,要學會同理、支持和尊重,試著體會彼此的立場,提供建議、指教並不是必須。只要知道對方需要幫忙時,自己都在,這將會是最好的陪伴。長輩身為一個支持而穩定的存在,就是賦能的方式。
讓觀念保持彈性 對自己與他人都溫柔
最後鍾玉琪心理師建議,若媽媽這一輩感受到「孩子」與自己想得不一樣時,可以去「放鬆」自己的立場,讓自己的觀念保持彈性,試著對自己跟他人都溫柔。很多長輩在第一瞬間會想否定對方,是因為思考中僅存有二分法,會覺得「認同你的想法,就代表我錯了」,但事實上,事情的解法可能是多元的。
想法卡在非黑即白容易造成對立,如果可以接受事情是多元的、有彈性的,自己也同時保有自信,就不會因為接受對方而否定自己。希望長輩們能理解,每個時代的模式無法複製套用,因為每個時代的價值觀 ,一定會受到當代的思想文化影響。而回到個人,每個人也有處理事情自在的方式,家庭也會因此衍伸出自己的模樣,無法比較,也請以陪伴和關心代替指教。
〈本文僅為專家意見,非本平台立場〉
【橘世代】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媳婦婚後辭職,兒子要扛家計還要做家事!我想跟媳婦說:家妳也有責任
推薦閱讀:
【橘煩惱】兒子有女友就忘了家!爽約家庭聚餐又「離家出走」!跟我們已經冷戰1個月…
【橘煩惱】「以前媳婦像傭人,現在媳婦像客人」!準媳婦愛理不理,像個外人沒禮貌…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年節聚會求生指南】面對6種長輩類型:諮商心理師分享說話應對技巧,既不失禮也保障隱私!
作者\良醫健康網 在年節聚會中,親戚長輩的連續詢問如同熟練的武林高手,各式各樣的「關心」問題像是無情的拳腳...
【橘煩惱】蜜月旅行公婆想跟!老公想帶爸媽一起出門!還勸妻:多體諒…
作者\蔡沛真 【橘煩惱】提問:我在疫情期間結婚 ,當初許多儀式從簡,但沒關係,我一直都覺得省錢去蜜月更實際...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