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媽媽上班就該有罪惡感?研究:孩子3歲前不是媽媽照顧也沒關係!

媽媽上班就該有罪惡感?研究:孩子3歲前不是媽媽照顧也沒關係!

佛系媽媽,育兒,教養
▲我們的藍調時光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金真善

小孩三歲前不是媽媽照顧的也沒關係!──放下焦慮不安,孩子就會好好長大

「跟孩子培養依附關係的決定性時機,大約在出生後滿三十六個月之前。」各位應該也聽過很多這樣的說法吧。這個說法沒有錯。因為那是孩子初次產生人際關係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他就能比較順利地適應環境。所以那些育兒專家們都不斷強調,在這個時期當中「養育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再仔細看看這些專家給的建議,都是一直強調「要溫柔地對待孩子,不要因為嫌麻煩就把孩子放著不管」之類的,但是這些內容都把焦點鎖定在「養育者」來進行分析。「在培養依附關係方面,完美的養育條件是什麼呢?不就是母親本人的撫養嗎?」他們最後做出來的結論通常就是這樣。

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世界上哪還會有像媽媽一般愛著自己孩子的人呢?在孩子滿三十六個月大之前,如果做媽媽的可以親自照顧,那就不需要多煩惱些什麼了,反正就好好養育就行了。但因為各種因素而不得不拜託別人照顧孩子的媽媽們該怎麼辦呢?

在孩子滿三十六個月大之前,職業媽媽們一定都在煩惱到底要不要遞出辭呈,一天當中,這種念頭的提醒視窗總是會不斷在腦中彈出來。每天要去上班之前,如果孩子伸手抓住自己,就擔心他是不是缺乏依附關係的安全感;當孩子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處得不好時,也擔心他是不是缺乏依附關係的安全感;當他開始像個跟屁蟲一樣黏著自己時,又擔心他是不是缺乏依附關係的安全感。

我自己在生產後三個月,就馬上恢復上班。我無法用養育孩子當成理由而不上班,當時的狀況就是這樣。每當所謂的「三十六個月」這個數字一浮現腦中,我就會堅決地說服自己「沒關係,沒關係的!」可是另一方面,內心卻感到相當不安。為什麼沒辦法安心呢?我還是個精神科醫師欸!

我們家的情況是沒辦法把孩子託付給娘家或婆家的,所以連育兒都是請保母來幫忙。有請過保母的人就知道,那心中的壓力是言語無法描述的。那是一種擔心我不在的時候,孩子會不會被虐待的不安感;還有,就算保母讓我不滿意,我也會擔心她把氣發洩在孩子身上而不敢說出口,只能在心中讓情緒乾燒。最慘的是什麼呢?就是在好不容易適應了之後,保母卻突然說她不做了。我當時大概一年就換一個保母。真的是沒有比這個更令人不安的育兒環境了。

當時到底該怎麼做,我實在抓不到頭緒。茫然的我真的很希望有誰能夠明確地告訴我:「妳當然可以繼續上班。」或「妳不要上班了,現在應該是要照顧孩子的時候。」

「白天我沒有親自照顧孩子,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出問題?」

「難道我上班就應該有罪惡感嗎?」

「如果錯過了孩子的這個時期就完蛋了,那我會不會一輩子後悔呢?」

「我的人生當中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即使煩惱這麼多,我還是找不到答案。我做不出任何選擇。然後就在我這樣猶豫不決的情況下,我的孩子就這樣長大了。

我很慶幸現在能跟各位分享這些故事。在自己和他人的意見兩相參半的交戰之下,我的孩子就這樣唏哩呼嚕地長大了,也沒有出現什麼嚴重的情緒問題。各位看看周遭的人,其實也都是這樣。不管是被奶奶養大的孩子,或給保母帶大的孩子,其實也都沒有什麼親子依附關係方面的問題。

不管怎麼看,這都是想當然的事情,不是嗎?配合每個當下來照顧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啊!由誰來照顧,這問題真的有那麼嚴重嗎?時間過去之後,孩子其實不太會記得是誰照顧自己的嘛!各位難道記得自己滿三十六個月大之前的事情嗎?

在我認識的精神科醫師當中,在孩子滿三十六個月之前有親自照顧的人,就我所知連一個都沒有。我也沒看過有人停職休息一年以上的。大家都在生完小孩後兩到三個月左右就陸續恢復上班。如果說孩子三十六個月大以前,母親的養育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決定性的影響,那麼大家早就不上班了,不是嗎?

媽媽們去上班,這到底會不會造成親子間依附關係方面的問題?這相關的研究結果其實跟我們推測的結果是一樣的。就算媽媽們在生產後幾個月內就回到職場,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不會發生問題,這就是結論。

所以,各位不用對此太過擔心。喔不,是不應該擔心才對。

根據一個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去上班這件事本身不會對母親和孩子的關係造成任何影響,但是若母親感到不安,就會讓孩子的分離焦慮變得嚴重。所以,既然都要去上班了,就放寬心地去上班吧!

即使已經這樣告訴各位了,但如果在孩子滿三十六個月大以前,自己還是會因為無法親自照顧而感到自責,那麼試著換個角度思考吧!當孩子長大,也為人父母之後,你可以跟他說,我會當個令人放心的養育者,讓我來幫你照顧孩子吧!讓我成為幫助你情緒安定的最大支柱吧!

佛系媽媽,育兒,教養

▲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從作息、遊戲到教育,不被「標準」束縛,擺脫焦慮、壓力,0~6歲幼兒的快樂照顧提案!

推薦閱讀
父母的加油打氣能改變自卑孩子的一生,為孩子說聲加油吧!
媽媽哪些情緒被視為「生氣」?高情商媽媽說話術:一秒從吼媽變優雅媽媽

台灣廣廈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放下過度努力!佛系育兒,讓爸媽更輕鬆:從作息、遊戲到教育,不被「標準」束縛,擺脫焦慮、壓力,0~6歲幼兒的快樂照顧提案!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台灣廣廈國際出版集團

成立已十多年,為一規模與體制健全的出版企業。
出版刊物逾千種,尤以健康書籍與語文學習類叢書更受到市場歡迎!
秉持「只出版好書」,提供最實用的家庭生活智慧,讓我們為您打造更安心幸福的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