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讓他們長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讓他們長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親子關係,教養,期待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林靜君談心室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教養及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當子女成年之後,接納與欣賞孩子就夠了,以前的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真的,足夠的愛會是豐饒的土壤,孩子會自己茁壯。

「爸!好不好看?好看?那以後常來好不好?」音樂劇《四月望雨》男主角江翊睿7月在國父紀念館演出之後,公開向父親告白。期待父親出席觀看自己的演出,等了10多年,這一天終於到來。

江翊睿與曾擔任過亞東醫院副院長的醫師老爸,因為做兒子的放棄當醫師,氣得一度揚言斷絕關係。而選擇走音樂路的兒子,每場演出都會為爸爸留兩張票,但觀眾席裡就是見不到父親身影,即使父子僵局漸緩和,這仍然是遺憾。

「酷爸爸終於來到翊睿的表演現場,真是太好了!」,江翊睿當醫師的同學在社群媒體,興奮轉寄醫師老爸出席音樂會的訊息,為被醫學耽誤的音樂奇才同學感到開心。

看到醫師老爸在兒子說,「大家把給我的掌聲,都給我的爸爸」時,起身向觀眾高舉雙手致意的照片,沒能到現場觀劇的我,竟然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多年在諮商室內聽到親子之間的情感拉扯,深深感受到要走到這一步,是有多麼的漫長與困難,這歷程父子倆都不容易。

親子關係簡單也複雜

親子關係很簡單,也很複雜。簡單的是,自然天生的血親相連,毫無疑問的「我愛你」。但複雜的也是「我愛你」,摻雜社會環境以及人生角色的期許,譬如父慈子孝、功成名就等。

站在父母的角度,護子愛子既然是天性,以自己經歷過的經驗,看著孩子有康莊大道不走,偏要走一條前途未卜的路,這會讓人多擔心?

而從子女的角度,我需要父母的支持與認同,但我也有自己的人生與夢想,有我想過的日子。

父母遺憾成執念,讓一家人都崩潰

在我的觀察裡,有些父母在人生過程中,也許吃過太多苦,也許在某些職業深受益處,受到自己的經驗影響,加上愛孩子的心,兩者相加乘時,執念會特別的深。

熱門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首集劇情,就是窮鄉出身、力爭成為金融菁英的男主角,傾家蕩產支付女兒在美國受職業高爾夫球訓練的課程費用,賣掉房子之餘還到處向親朋借錢,搞得原生家庭不諒解,朋友圈也私語不斷。

職業高球的費用不是受薪階級所能負擔,太太長年在美陪同女兒,母女拮据度日,受不了想回家,只有爸爸不放棄。原來他曾有籃球夢,因為家貧而放棄,他說因為知道放棄夢想的滋味,不想要女兒有一樣的際遇。而爸爸的堅持,讓一家三口都在崩潰邊緣。

這是當父親的執念,自己年少時的遺憾,變成今日為人父的恐懼。這個遺憾形成黑洞,讓他看不到女兒並不是當年飽嚐貧窮滋味的他,打球只是她生活眾多選項當中的一項,與當年毫無選擇的情境大不相同。

不同世代經驗無法複製

父母的經驗,無法完全複製到下一代,不同世代、不同的時空背景,不同的性格與價值觀,難以強加灌輸在孩子身上。同時,多半的父母也常低估,自己接納的態度對孩子的重要性。

想到一位故友,在生命末期時,談到遺憾以前沒有聽從內在渴望,往音樂之路發展,而是迎合父親意願進入公職。他完全能懂,經歷戰亂來台的老父,只想兒子平安順遂一生的心願,所以最終臣服於「孝順」的假象,卻將生活過成自己描述的「安穩,也和活死人沒兩樣」。

如果父親知道孩子一輩子不快樂,他還會堅持這是最好的選擇嗎?我並不知道答案,也不忍心探問。

然而,在我的諮商工作經驗裡,看到的天下父母初心,無非希望孩子幸福、健康、快樂,如果太執著於單一的方法、太相信唯一的路徑、太依賴自己的經驗,往往變成與目標背道而馳,把愛的初心給扭曲,並成為親子痛苦的源頭。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教養及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當子女成年之後,接納與欣賞孩子就夠了,以前的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是真的,足夠的愛會是豐饒的土壤,孩子會自己茁壯。

當子女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這是父母的最高成就。

幸福熟齡】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一輩子跟活死人沒兩樣!」他聽爸爸話當公務員,臨終卻抱憾…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

推薦閱讀
就算忍無可忍,中年後也請不要率性離職!給上班族的忠告:對於工作,你該學會4件事
婚後幾年她勇敢離婚、帶孩子搬回台北上班!「老娘就是有能力在不想要時,帶美好事物跟回憶離開」
老婆癌逝後,他在臉書曬2輛新車、充滿元氣!2例子啟示:當妳活得精采,才能得到另一半目光重視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幸福熟齡

「幸福熟齡」是《今周刊》旗下的數位品牌,為所有關心長照安養、健康樂活、熟齡人生的網友,提供優質的專題報導和名人專訪。網站更建置「長照機構搜尋」平台,蒐集完整詳細的資訊,輕鬆就能找到最適合使用者的機構!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對熟齡朋友而言,一趟全新的生命旅途即將展開,眼前還有許多課題需要學習,我們期盼「幸福熟齡」能夠帶領社會、熟齡族群邁向幸福!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