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靈活現獨自對話、玩遊戲,現實中不存在的「幻想朋友」
作者\看見心理諮商中心
家中的孩子開始會跟角落的空氣說話,玩遊戲嗎?
「上床睡覺囉!」「媽媽晚安,妮妮晚安!」孩子到底還跟誰道晚安呢?
「今天我們去公園,還有小馬陪我溜滑梯。」「沒有呀,只有媽咪跟你一起玩呀?」
孩子的童言童語乍聽之下既可愛又好笑,但有時也讓父母擔心,明明是不存在的事情,為什麼描述得活靈活現彷彿真的發生一般;有些家長不禁開始憂慮,這是因為自己太少陪伴,孩子感到孤單,還是孩子現實互動出了問題,只肯自己幻想而影響社交能力?
很多孩子都有「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正如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2015)這部電影中陪伴萊莉的那隻粉紅色大象小彬彬,陪伴小主人走過她的喜怒哀樂,牠落下的淚水甚至是甜甜的太妃糖,撫慰小主人的心,雖然現實中不存在,但在萊莉童年回憶中卻佔了好重要的部分。
由此可見,對於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幻想朋友」是相當正常的現象,甚至有美國研究指出,7歲以下的孩子,超過五成都至少有過一個以上的「幻想朋友」。
推薦閱讀:驚!爸媽別嚇壞,孩子的幻想朋友?
因此父母不用太過擔心,「幻想朋友」對於孩子來說,是身邊重要的朋友、玩伴,透過幻想朋友的方式,學齡前的孩子開始建構自己社交世界與互動關係。
有「幻想朋友」的孩子較早開始能夠理解他人的想法、並有豐富的口語表達能力,他們會津津樂道的和父母分享,來讓父母有機會一窺孩子心中富有創造力的彩色世界。
大人不妨開啟對這個「幻想朋友」的好奇,延續話題來好好了解孩子的小腦袋裡裝了什麼古靈精怪的想法,我們發現孩子會將自己的期待、喜好、近日的困擾、不安與擔憂都投射在他與幻想朋友的故事中。
有的時候這個朋友不見得是另一個孩子,他是偷走玩具的小企鵝、一生氣就會噴火的小恐龍,而可能也會是小寶貝自己的化身,當媽媽也跟著投入孩子的幻想中,就能對孩子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推薦閱讀:夢境反應潛意識,十個步驟幫自己解夢!
若是想要幫忙孩子所表達的困難,父母也可藉由「幻想朋友」來協助孩子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像是練習表達內心感受、如何道歉等。這個「幻想朋友」將成為父母的小幫手,是父母走進孩子世界的重要橋樑呢!
文章節錄自育兒生活雜誌「育兒診斷室」陳彥琪 諮商心理師
【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孩子都跟「幻想朋友」玩,需要矯正嗎?】
執行編輯:Hovis
核稿編輯:Stephanie
我要回應
2019-07-02 02:17:24
2019-07-01 21: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