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生氣就摔東西?理解孩子的三個階段與解決策略
許多媽媽及爸爸們來到院所時常向我反應,家中孩子邁入貓狗嫌的2、3歲,孩子只要一生氣抓到手邊的物品就開始扔及摔,能扔多遠有多遠,家長們常常與孩子一起陷入了你丟我撿、你大哭我忍耐的惡性循環當中,令媽咪們頭痛不已,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
首先帶家長們來檢視孩子亂摔東西的常見肇因吧!我們可以大致把常出現這情形的孩子年紀分成三個階段:
2歲之前:
此時孩子們正處於探索周遭環境的階段,因此孩子常常會藉由丟東西、摔東西的方式來學習,孩子會覺得相較於建設性的遊戲,這些破壞性的遊戲及模式有趣許多,而這些行為在家長眼裡不免會覺得是一種破壞或是具有攻擊性的行為,而感到心慌不已,此階段我們不妨順勢陪伴孩子給予其一個可以合理丟東西的情境,例如:跟孩子一起玩丟球或是丟積木至桶中,讓孩子玩出其中的樂趣,前提是務必留意周遭的人、環境及安全性。
推薦閱讀:孩子總愛唱反調?治療師提供五招聰明應付
3至8歲:
此階段的孩子常會藉由摔東西的方式只為來獲取家長們的關心與關注,期望藉此獲得家長的安慰,抑或是孩子希望藉由摔東西的方式來表示其內心滿腹的不滿與委屈,是一種孩子常見不曉得該如何表達內心情緒的發洩方式。
8歲之後:
由於直至8歲之前,孩子的大腦其實尚未發育完全,因此會較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因而藉由摔東西的行為來發洩心中的憤怒。此情景便是家長最常道的孩子愈講愈故意,有些爸爸媽媽們常用吼罵以及要脅口吻,例如:「你再給我摔一次試試看!」,這其實是相當NG的做法,孩子反而會大哭大叫,更嚴重便是再摔一次,甚至採取更加激烈的反抗方式,家長們亦對此感到束手無策。
那當孩子出現上述這些摔東西的行為時我們該如何解決呢?下列提供家長們解決五策略:
1.溫合且明確的態度協助孩子理解
當孩子開始摔東西時,我們應明確且重複地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在爸爸及媽咪眼中是不佳的行為,利用明確的態度讓孩子瞭解到不能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留意此時家長們不該只是笑笑地和孩子說,否則這樣的行為還是會容易持續下去。
2.給予等待的空間及時間,讓孩子的情緒能夠緩和冷靜
當家長們制止了孩子的行為,孩子肯定會更加大哭大鬧,此時無論當下對孩子說些什麼也很難聽進去,儼然像個小霸王,因此讓孩子把情緒釋放完、緩和一點之後,家長們可以牽起孩子的手或是抱住他給予適度觸覺的刺激也告訴孩子我們在他們身旁,協助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3.理解孩子的需求,釐清孩子情緒的導火線
我們常常要求孩子達到我們所希冀的期望及成果,同時相我們也應該做到傾聽孩子,保持雙向溝通均能順暢,大多數孩子出現不適切的行為背後都有其動機及原因,因此我們應該給予耐心的傾聽及同理所發生的過程,引導孩子自己把情緒及箇中緣由說出來,釐清孩子摔東西及爆走的原因,孩子也能從過程中獲得成長與學習。
4.避免命令式口吻,大道理儘可能地簡單講
許多家長們常認為孩子此時也不懂那麼多,因此總是用兇的或是命令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要這麼做、不要那麼做,其實建議家長們與其跟孩子說不要做什麼,不如肯定地告訴孩子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給予一個明確的指引,能使孩子更加清楚脈絡也能在行為表現上有跡可循。同時亦建議家長們不要用過多命令或是情緒性語句與孩子進行對話,因為這常會致使孩子有樣學樣,認為這樣的方式才能夠達到想要的結果。
5.讓孩子理解任何的行為後果要學會自行承擔
最後告訴孩子摔東西會導致的結果,這行為既不能達成想要的結果,也可能使心愛的東西壞掉,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收拾他摔的東西、整理破壞後之環境,透過這樣的方式能幫助孩子充分瞭解到行為的後果。
下次不妨試試看上述的五要點,讓孩子改掉摔東西的壞習慣,讓我們一起協助孩子能夠從中成長!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Teddy) 】授權轉載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媽媽心聲:不打擾就是最好的溫柔!生個孩子,全世界拜託別來教我怎麼帶小孩
還記得前陣子看到一句話非常有意思:生個孩子,全世界都來教你帶小孩。 這句話真是心有戚戚焉!...
機會教育公德心與愛惜公物,不要讓孩子以為「什麼都沒關係」或「什麼都可以」!
長輩或爸媽疼愛孩子,但有些長輩或爸媽認為「只要是孩子/孫子做的事,都沒錯!就...
天下沒有贏得過孩子的父母, 但孩子其實也一樣
很久沒追線上劇,昨晚追了《#我們的藍調時光》,會追這部劇,是因為劇中大咖雲集,有申敏兒、金宇彬、...
嬰幼童各階段睡眠時間如何評估?1張表立刻看懂,掌握一夜好眠5大關鍵
睡眠對寶寶的影響很大,俗話說:一暝大一寸,寶寶睡得好,成長得更好。相信爸爸媽媽很想知道孩子的睡覺...
在溫柔對待孩子前,得先學會溫柔地對待自己
作者\和你一樣都是媽 「我長大後,絕對不要成為像我爸媽那樣的人!」 童年時期在原生家...
謝謝周醫師分享,看來要準備小積木桶給弟弟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