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唱反調?治療師提供五招聰明應付
作者/周晉逸 台南復健科職能治療部組長
每當請孩子做什麼事情時,家中寶貝們第一句回應總是:「我不要!」嗎?家長們來到院所時常常會希望能改善家中孩子們這接踵而來的「我才不要!」無窮迴圈。
但有下列四種情形要請媽咪及爸爸們協助我多加留心,這四點許多媽咪及爸爸們時常容易忽略:
A.在要求孩子時的語句是否太過於嚴厲且要求的事項過於立即,孩子們實在感到措手不及。
B.是否有向孩子「簡單傳達」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毋需長談闊論,孩子們有時並不瞭解,但若反覆接收到命令式語句,例如:「你要這樣做才對」、「不行那樣」,透過簡單地一併說明理由,避免久而久之孩子產生抗拒及排斥感。
C.孩子背後其實有不願意配合的原因,例如:其實過去從事這項活動帶給他很大的挫折感及恐懼感。
D.孩子無法像大人般婉轉地表達想法,容易被直接認為就是愛作對。
下列提供媽咪及爸爸們5妙招,避免與孩子反覆出現硬碰硬的劍拔弩張緊張局面:
1.當遇及孩子們願意嘗試且相當有興趣的事務,即使稍顯困難也可以先讓孩子嘗試自己來,媽咪及爸爸們這時候僅需當個適時的協助者,減少直接幫忙做或要求孩子必須全盤配合媽咪及爸爸們的步調或模式。
2.複雜的事,並不是有趣的童話故事,請媽咪及爸爸們簡單說就好。跟孩子溝通當下,針對「該事件」即可,不需要太過於探究過去曾經出現的錯誤或很久之後的未來才會發生的事件局面,當下對孩子而言容易感到一頭霧水,以下舉個例子給媽咪及爸爸們做參酌
NG說法:
「你上次不是跟媽咪說好,買這組積木給你,你就會好好愛惜它嗎?現在丟得滿地都是,如果腳踩到怎麼辦?你現在趕快把積木收起來,不然下一次你說要買什麼玩具或東西,我就絕對不會再買給你了。」
媽咪及爸爸們能改成說:「弟弟/妹妹,請把積木收回桶子唷,沒有收的話,下次媽咪就不買囉~」
3.要溫柔且堅定的堅持原則。
例如:請孩子收拾碗筷或玩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停地哭鬧及反抗或怕孩子出錯便輕易妥協。這最常於孩子收拾碗筷時發生,媽咪及爸爸們往往擔心如果筷子及飯粒掉滿地收拾起來著實費功夫啊,就致使了「媽咪及爸爸們總是自己來的大結局出現」。
媽咪及爸爸們有時需要多堅持一下子,不然規則的反覆變動,孩子對於標準亦會無所適從,不懂為什麼一下說不行,我鬧一下子就又可以,有時候又會感覺媽咪及爸爸們變得異常嚴格。
4.偶爾嘗試給予孩子們選擇題而非申論題。例如:弟弟/妹妹,你要先整理明天的書包、先吃飯還是先洗澡,給你先選一個吧!
5.希望媽咪及爸爸們能給予孩子們1天至少2次的傾聽時間,充分聆聽孩子們心底有什麼想要表達的話。
孩子們整天都在聽大人說話,媽咪、爸爸及老師…等等,其實有時心裡有很多話想說、許多事情想要分享、有些事情想試著自己做決定。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媽咪及爸爸們並不希望把孩子形塑成「好好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什麼都說好」的機器人,希望孩子能夠自發性地瞭解及多體諒對方,多加陪伴及傾聽,陪伴及教育孩子最致命的敵人是脾氣,最大的收穫是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喜悅,與各位媽咪及爸爸們一起共同勉勵。
執行編輯\Sandy 核稿編輯\Angela
推薦閱讀:
媽媽一句話,正在鬧脾氣的「番小孩」居然點頭安靜了!
有時真的很容易忽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謝謝醫師的分享!
很讚!謝謝您
真的很有共鳴,謝謝周治療師和媽媽經的實用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