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家庭保險首重父母,而幼童保險僅需三大重點?兼顧妥善

家庭保險首重父母,而幼童保險僅需三大重點?兼顧妥善

保險,幼童保單,身故理賠,道德風險,住院醫療,傷殘失能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MONEY錢雜誌 林銘水

父母買對保險,才能發揮保障效果

近幾年,只要發生因重大天災或人為事故造成幼童死亡時,有關幼童(指未滿15歲的未成年人)保單不理賠身故保險金的議題就會被拿出來討論。在事故發生當下,社會情緒激動與不捨,大多認為保險不理賠是不合情理的,因此主張修法改善者眾。

保險,幼童保單,身故理賠,道德風險,住院醫療,傷殘失能

回頭來看2010年《保險法》第107條修正,未滿15歲的未成年人若不幸死亡,將不會獲得身故理賠,僅能加計利息後退還保費。

其中有2個重要考量因素:

1.保險的目的是藉由保險金來填補財務損失(損害填補原則),幼童並非家中經濟支柱,若不幸身故,雖然對家人而言是無限的傷痛,但對家庭經濟並沒有巨大影響。

2.幼童較無抵抗能力,可避免父母為小孩投保高額保險後謀害其性命(避免道德風險)。

嚴格來說,幼童並沒有高額身故保障需求,理當不需要購買高額保障,為避免人為錯誤及貪婪,所以限制不予身故理賠。但生病、傷殘等風險,仍在保障範圍內。雖然有些不合情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推薦閱讀:別花錢亂亂保!新生兒保險規劃六大重點

不過,幼童雖然不是家庭經濟來源,卻也可能因為活蹦亂跳或抵抗力弱導致傷殘或生病,進而造成家庭財務損失,例如生病住院,父母親須請假照顧,又或者傷殘意外造成失能,需要長期復健或照護,這些都是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因此,還是得幫孩子準備保險,只是保障重點應該著重在「住院醫療」、「傷殘失能」及「重大疾病」的保障上,確保因意外或疾病就醫時可以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並填補醫療費用及照顧者的薪資補償。

保險,幼童保單,身故理賠,道德風險,住院醫療,傷殘失能

家庭保障重點應該放在經濟來源者,也就是父母親身上

像台南大地震或普悠瑪事故,可能因為父母親不幸身故,而留下無助的幼童,由此可見,父母親更需要買足保額才能遺愛家人,讓子女順利成長。

推薦閱讀:保險有買沒有懂?搞懂三重點不當冤大頭

可是有許多家長因為錯誤的認知,把高額保障買在小孩身上,殊不知,買錯比不買更可怕,因為不買還可以把錢省下來留給孩子,一旦買錯,只會白白花了冤枉錢。

切記,保險是買一個安心,關鍵在於事故發生時,能解決無法負擔的經濟問題。

(本專欄僅代表專家個人觀點)

MONEY錢雜誌】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別買錯了!小孩保險著重在這3重點

執行編輯:Hovis
核稿編輯:Stephanie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女人變有錢

《女人變有錢》每單數月中出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女性雜誌,也是唯一為女性量身訂作的綜合生活理財雜誌。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