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每個身為母親的妳:成為孩子的根,而不是孩子的傷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她居然回我,我不是你的孩子,我是我自己,妳不要管我!」女人氣急敗壞地敘述著昨晚和女兒吵架的事,喘口氣繼續道「心理師,妳知道那時候她在做什麼嗎?躺在床上用手機看劇!都半夜兩點了!」我沒有說話,似乎說什麼都不對,靜默了一會,她說「不過,我也沒繼續念她了,愈念關係愈差,這麼晚我自己也該去睡覺了。」我心裡默默稱好,先回過頭來照顧自己才是王道。
她是個事業家庭兩頭燒的女人,長年因躁鬱症接受藥物和心理治療,就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每個故事一樣,受苦的孩子上面都有著沒有好好自我照顧而「生了病」的爸媽,只是她已經長大,無法對著當初的罪魁禍首大罵,只能淪落為被罵的人母。
「如果我爸沒有跑路,如果我媽學歷高一點,當初就會有人叫我繼續唸書,起碼念個夜校半工半讀,不要這麼早去工廠當女工!」在人生關鍵時刻無法得到父母的幫助,甚至為原生家庭犧牲自我,她對父母的怨不是兩三句可以說完,有些人說了兩三年也說不完!她將欠缺栽培的怨轉向女兒,對女兒的學業和人生都給予過多關注和標準,造成母女間的鴻溝。
其實她把命運給她的一手爛牌打得不錯,雖然學歷不高,但她有經商頭腦又與人為善,事業小有成就,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沒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沒有身心更健康一點的父母,她所擁有的都得靠自己跌跌撞撞摸索奮鬥而來!她很努力但不知道何時該停止,不知道怎麼休息和放鬆,不管是對女兒還是對自己,這才是她現在真正的難題。
每個孩子都等著父母的一句話,讓他可以休息,然後有理由繼續努力下去!像是「你夠努力了!」、「我以你為榮」,或是「對不起,讓你那麼辛苦!」這是每個人都曾希望父母對自己說的話,可惜有許多來不及與遺憾,只好在晤談室裡治療師的陪伴下,學習當自己內在的好父母。
「我怎麼可能不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呢?」高齡才懷孕生女的她,細數女兒出生以來的許多艱辛與風險,辛苦地把她帶到這個世界「成為我的孩子」,從此女兒就是她的心肝與責任,稚嫩的嬰孩需要母親全心全意地奉獻,母嬰打破界線不分你我的交融,讓嬰孩可以得到足夠的照顧,只是這樣的犧牲必須隨著時間改變,逐漸長大的孩子需要發展獨立的自我,這仰賴母親與許多照顧者的支持與成全,自此「我的孩子不再是我的孩子」,因為他的自我必須與我分離。
晤談一陣子之後,她開始學會放過自己,也更會自我照顧了,雖然還是會跟女兒吵架,不過懂得先退一步,偶而也可以和女兒和平談心,她發現女兒真的很像自己,堅強、好勝、凡事喜歡用自己的方法;更久的以後,她看清楚自己確實是父母的小孩,承襲了父親的數字天份,但骨子裡有母親的堅韌樸實,她是他們的孩子,但是開創自己的人生。
心靈的療癒不會止步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口,還會繼續找到歸屬與根源。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但擁有獨立的自我,都需要做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成了父母,更該給你的孩子這項珍貴的禮物,成為孩子的根,而不是孩子的傷。
【愛心理】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寫給身為父母的你:成為孩子的根,而不是孩子的傷】
推薦閱讀: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孩子真正需要的,其實遠遠大過於體罰
媽寶,不完全是「唯母親是命」,而是無法背棄母親感受的孩子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