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小孩頑皮白目是正常的?其實是破壞性情緒失調

小孩頑皮白目是正常的?其實是破壞性情緒失調

小孩頑皮是正常的?其實是破壞性情緒失調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本來個性非常豁達、總是聚會發起人的姊妹淘莉莉安最近非常忙碌,好幾次姊妹聚會沒參加了,終於來到聚會卻看來非常煩惱,她說,兒子小安前一段時間身上總是髒髒的,本來以為是玩太凶,後來幫他洗澡時居然發現小安身上不少瘀青,她和先生都很生氣,以為兒子是在校園被霸凌,兩人氣沖沖到了學校才知道,每次和同學打架,其實都是小安惹的。

莉莉安說,聽老師說起小安在學校和同學相處的情況,說起來就是兩個字「白目」,小安喜歡跟同學玩,但是同學可能正在寫字或做什麼事,跟小安說不要鬧,但小安每次都要「盧」到同學生氣了還不知道收手,所以才會和同學打起來。

有的時候還把別人打傷了,還好是別的小朋友的爸媽都沒有計較,他們夫妻倆一方面得跟大家道歉,還得想辦法管管小安,她說她現在才知道,小安不知道別人高興還是生氣,在家裡因為他是親戚中最小的孩子,所以大家都讓他,養成了他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莉莉安說有看網路說過「白目是一種病」,所以他們還帶小安看兒童精神科,希望能治好他白目的病。

推薦閱讀:造成孩子一生的陰影,爸媽要小心這6件事!

20161122_r0106

近幾年來,三軍總醫院兒童精神科特別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白目」的問題進行研究,在四年前還特別到台北市某些高中一年級進行調查,發現在七百位高中生中,有一成的學生有暴怒、喜歡翻桌、甩門、爭吵、打人,甚至愛頂嘴、太白目等問題,該科主任葉啟斌說,這種情況稱為「破壞性情緒失調」,發生原因有很多,一種是本身大腦的杏仁核及前額葉和大腦前扣帶迴之間的活性不佳。

其他也有可能是因為現代人的教養方式問題,很多人都只有一個小孩,從小只顧著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小孩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訓練他們尊重他人,和別人分享,同時現在爸媽太忙,寧可自己忙著用3C產品和他們聯繫,也讓3C產品當保姆,小孩從小就在網路世界,沒有和人真實對話,不會從別人講話的音調,或是說話的眼神了解別人的情緒,所以就會變成別人眼中不會看臉色,說話直白讓人下不了台或令人生氣的「白目」小孩。

推薦閱讀:別讓孩子當「白目」?小遊戲引導孩子同理心!

我有個白目小孩 該怎麼辦?

葉啟斌說,大腦的杏仁核負責察覺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如果有很成熟的大腦前額葉及大腦前扣帶迴,可以對這些情緒的直接反射做緩衝後,再做成熟的反應輸出,才不會暴衝地做出不適當的反射式反應,倘若杏仁核有障礙,或是杏仁核和前額葉及大腦前扣帶迴之間的活性不佳,還好小孩大腦的可塑性大,在七到十四歲間經過教育及矯正,並及早給予他們面臨挫折時的教育,必要時再使用控制衝動控制的藥物,有機會讓白目小孩改變。

他也提醒,有破壞性情緒失調症者常有家族性的體質,一來可能是遺傳,二來和教養方面也很有關係,如果家長本身也是不會察顏觀色,或是本身不太尊重他人感覺,也不會教小孩要體貼別人,關心別人的心情。

另外,爸爸媽媽也要花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對小孩以自我為中心,不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在遊樂園時佔據玩具時,隨時加以指正,讓他們學會和別人輪流玩玩具、交換等,就可以讓小孩在生活中學習與他人共享,也能培養良好情緒。

推薦閱讀:小惡魔好恐怖!五招陪孩子面對Terrible two

所以家庭教育不能讓孩子太容易得到滿足,也不要常讓孩子從小接觸刺激性暴力的電視、電玩等,這些都可能讓孩子容易有破壞性情緒失調。另外,容易不顧他人觀感、沒有同理心的人,也可能是罹患亞斯伯格症、白閉症,或是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對立性反叛疾症、妥瑞症、憂鬱症或燥鬱症等等。

葉啟斌建議若發現孩子破壞性情緒失調的情形,最好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正確診斷,並給予適且的教育,有機會引導或訓練孩子更趨向正常,雖然與眾不同也很有個性,但是過於白目的孩子無論是在兒童、青少年,或是長大成人的生活都會很辛苦,也可能為他們帶來麻煩,及早矯正可以讓他們更快融於正常的生活。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