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對話次數決定孩子智力!這樣聊天,孩子越聊越聰明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許多媽媽在孩子1、2歲的時候,會特別關注孩子有沒有「說話」這個問題,最擔心孩子晚開口會影響智力,錯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發展心理學家做了一項縱貫研究,他們長期調查孩子3歲時與父母的對話次數,接著測量這些孩子後來的智力程度,研究發現父母與孩子對話越多,越能激發孩子的認知能力,擁有更高的智力。
想陪孩子說話,可是要和孩子聊些什麼好呢?
(一)「對話」顧名思義就是一來一往
如果我們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路上,只說一句「要聽老師的話哦!」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回答你,白白浪費了這段適合練習親子對話的時光與機會。
(例子1)經過公園時,可以聊:春天到了,哪些樹長葉子了?葉子是什麼形狀的?哪些樹開花了?花朵是什麼顏色、什麼氣味的?
(例子2)在車上,可以聊:路上經過的車輛,是什麼顏色的?車上的人要去哪裡、做什麼?
(例子3)放學回家的路上,可以聊:今天上了什麼課?最喜歡和哪個小朋友玩?有沒有學到什麼新遊戲?回家後可不可以教爸爸媽媽一起玩?
沒有問,怎麼會有答
運用創意,發散思維,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聊的話題,還有記得善用「問句」,多問「開放式」的問題,並且呈現積極主動地樣,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大人願意傾聽,千萬不可以只是想要訓練孩子說話,問完繼續做自己的事。
為了激起孩子的興趣,有時候還可以試著把數學、植物、動物、天氣等知識結合進來,讓他對這個世界有更豐富的認識,孩子天生有新奇偏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
(二)詞彙分類練習
腦科學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在記憶詞彙的時候,是分門別類的,和孩子玩詞彙分類的遊戲,把同類的詞彙歸納一起記憶,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和推理能力,也能讓孩子的思維更清晰、更有條理。
1.水平分類:大人和小孩輪流,說出同一類別的詞彙,誰說得越多,誰就獲勝。
(舉例)
大人和孩子一起訂類別,如:花
大人:玫瑰花
小孩:向日葵
大人:鬱金香
…
2.垂直分類:由大人出題母類別,小孩輪流比賽看誰說的子類別越多,誰就獲勝。
(舉例)
大人:水果(母類別)
小孩A:蘋果(子類別)
小孩B:西瓜(子類別)
小孩A:水蜜桃(子類別)
…
和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增加難度,玩形容詞、量詞和副詞的分類。
(舉例)
大人可以問小孩:「是一『輛』車?還是一『塊』車?」或「是一『朵』花?還是一『條』花?」
(三)看圖說故事
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是指孩子能夠理解他人的心智狀態,像是信念、意圖和慾望等,能夠知道自己跟他人可以擁有「不同」的信念、意圖和慾望,4歲的孩子開始具備心智理論能力,他們可以了解故事背後的含義。
4歲以前的孩子被問「你知道現在幾點嗎?」可能會回答「我知道。」然後就走掉,但這句問句背後的意思是希望對方告訴我們現在的時間。想要提升孩子的這種能力,我們可以多陪他玩看圖說故事的遊戲,透過具體的繪本角色能夠訓練孩子去「換位思考」主角的心境。
大人可以問孩子:「圖畫裡有誰?他怎麼了?」
等孩子說完後,大人可以先「覆誦」(reauditorization)孩子說的話,再用更完整、精確的語句「重鑄」(recast),以「延伸」(Expansion)和「詳細說明」(Expatiation)孩子說的內容,孩子天生就喜歡模仿大人,他們會學習用更複雜的語句來表達。
看圖說故事不僅能訓練孩子語言理解和表達的能力,還能加強左右腦的溝通,因為我們的左腦是負責語言的,右腦負責圖像,孩子在看圖說故事的時候,需要左右腦協同合作,對大腦的整合性特別有好處。
有一項跨文化研究發現父母不同的問法,會讓孩子的詞彙有不同的發展,大陸的家長喜歡問孩子:「他想要幹啥?」台灣的家長喜歡問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前者孩子的動詞會較早發展,後者的孩子初期的詞彙會以名詞居多。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多注意自己的問法,以及孩子給的回饋,智慧是靠語言激盪出來的!
推薦閱讀:
一秒暴怒!請不要對我的孩子說這些NG話
寶貝想什麼?教你讀懂2至5歲孩子的行為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免費領取 米奇美語幼兒體驗組
迪士尼美語世界在家就能打造沉浸式美語學習環境,孩子體驗學習也能如此快樂!掌握0-3歲語言學習黃金...
排行老二享受競爭、握有權威?從心理學看兄弟姐妹的競爭關係
作者\邊池盈 阿德勒曾以追求優越感來分析兄弟之間的競爭心理機制,他曾說:「排行老大的孩子中...
人生如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劇本與故事線,幸福其實是一場「內心戲」
作者\千里淳風 編按: 人生就像一場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劇本與故事線,不可能專挑...
給孩子「窒息的愛」等同是拋棄孩子?父母需理解的4個真相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情感窒息與情感遺棄很類似 過度養育的孩子通常與被遺棄的孩子有著相...
一招教會孩子「好好說話」!保證孩子一生受用,勝過說一萬句道理!
作者\夫人人生 孩子無心冒犯,但童言童語可能也會讓人覺得受傷 孩子是直覺的生物,活在...
我要回應
2023-01-04 02:46:51
2023-01-04 02:46:08
2023-01-03 12:17:57
2023-01-03 05:40:48
2023-01-02 11:06:10
2023-01-02 11:04:05
2023-01-01 21:53:31
2023-01-01 14:59:37
2023-01-01 14:33:52
2023-01-01 1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