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百寶箱 » 懷孕大小事 » 抱孫開心也得適應!準媽媽新挑戰…爸媽變外祖父母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抱孫開心也得適應!準媽媽新挑戰…爸媽變外祖父母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圖片來源:《有你真好》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亞歷山德拉・沙克斯、凱瑟琳・波恩朵夫

很多爸媽聽到自己要升級成祖父母時,都會很開心,但僅僅因為爸媽開心,可不表示他們的反應不會牽扯到其他層面。他們的喜悅往往包括了分享妳的快樂,以及自身人生目標的達成—如果他們認為孩子繁衍下一代,表示家庭更圓滿了。

如果妳父母的生活腳步已逐漸放慢,那麼可愛的寶寶或許是個值得期待的未來;他們可透過外祖父母這個角色獲得新的身分認同,讓生活動起來,跟朋友有話題。爸媽為妳感到開心,其中或許夾雜了他們自己的成就感,但如果他們把懷孕當作是自己的事,忘了要當媽媽的是妳,這就會是個挑戰。不論妳年紀多大,妳依舊是父母的孩子,因此現在妳要當媽媽了,父母難免會因為角色轉變而有些難以適應。

妳可能會注意到,爸媽要適應自己在家裡退居「第二線」,讓妳把伴侶和寶寶的關係放在「第一位」,其實會感到難受。因此妳的父母可能有意無意間做了很多計畫,讓自己忙東忙西,藉此感受自我價值與創造力。有位患者告訴我們,她懷孕時,父母決定搬到退休社區,由於地點較遠,而且他們忙著布置新家,愈來愈難見面。

如果妳注意到爸媽似乎毫無理由的疏離,可能得直接請求他們參與。他們可能會試圖讓開、避免礙事,以免自覺不受歡迎或多管閒事。有些父母可能有時過度干涉、有時又撒手不管,特別是他們對承擔從旁支持的外祖父母角色拿捏不定。改善溝通或許會有用,但在許多家庭中,數十年來累積的傷害或脆弱的架構,可能盤根錯節,以至於大家都很難把話說出來,癒合過往傷痛。

懷孕為生活定錨,寶寶出世也是生生不息、時間流逝的一環。有些準外婆認為新身分代表自己已經「老了」。如果妳的母親對自己外婆印象是皺紋滿面、一頭白髮、行動遲緩,她可能不願把自己放在那個影像,也有可能堅持妳的孩子不能叫她「外婆」或「阿嬤」,而是要用別的暱稱取代。妳或許會把母親的反應當作虛榮或無聊—無論她是否喜歡,都還是會成為外婆。而她的否認可能只是怕老的一種面對方式。

那麼告訴父親會是什麼情形?他也許喜出望外、全心支持,又不會緊迫盯人。或者,他可能會覺得妳正慢慢「離開」他以及你們的家,而且他表達的方式出乎妳意料。如果他為妳的事業引以為傲,可能會說妳為了孩子放棄了更上層樓的企圖心。

也或者,如果妳打算回去上班,他會認為妳該待在家裡陪小孩。妳可以聆聽但不作回應或認同,維持雙方和平關係就好,妳也可能會冒險嘗試解釋這些建議給妳的感受,並說明妳對生育的計畫自有其道理。

母女關係的新挑戰

從我們對患者的觀察來看,當妳從女兒身分轉移到人母時,這種輩份轉變最容易造成母女關係摩擦。妳或許沒意識到自己的雙重職責— 一是準備當媽媽,二是告別了妳母親在母權的最高位置。不管妳與母親的關係有多緊密,這個調整常帶來不少挑戰。

在妳逐漸熟悉新身分的同時,妳與母親也正重新調整妳們的母女關係。如果妳們習慣在所有事情取得共識,那麼新生的歧見可能令人緊張。最理想是妳們探討這層緊繃並消除溝通上的障礙。妳的母親可能以為主動提供建議代表她對妳的愛,妳可能得解釋這種狀況讓妳感覺被控制。

母親也可能把妳的自作主張看作是拒絕她的好意,而妳可能必須解釋,這是妳獲得自信的過程。如果妳沒有說出來,母親甚至會感到受傷,或是覺得妳跟伴侶的決定是將她排除在外。

有位患者告訴我們:「我母親對自己要如何參與我的懷孕有很多預設—她會問我跟醫生下次何時碰面,然後記在行事曆上,準備要一起來。我們很親密,但我希望是先生跟我一起去,我也知道我先生不想時時刻刻都與岳母分享。我不得不費力跟母親溝通解釋,盡量溫和地表達我的需求。起先她很受傷,但我會傳給她超音波的照片,每次約診後跟她說明進度,最後她覺得自己很受重視。我只是希望她按照我的方式參與這件事。」

如果無法與母親分享喜訊

不論母親過世、生病,還是情感疏離,或甚至不知行蹤,母親缺席的事實,在妳懷孕的此刻,可能會觸發另一波心中劇痛。如果情感上妳不再渴望母親,或已經能處理這種失落, 那麼這新的悲痛可能讓妳困惑,也或者妳也找不出源頭。

即便妳以為自己早就放下「母親議題」,這樣強烈的情緒也可能將妳帶回這層悲痛的起點;我們發現,就算少了母親,妳也把自己照顧得不錯,但懷孕和母職的新身分,還是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回憶和渴望。

如果妳被收養,生育這回事自然讓人聯想到素未謀面的生母,如果妳知道母親下落,但不再與她聯絡,或許會為了欠缺和諧的母女關係而難過,但少了母親干預,也讓人鬆一口氣,接著妳可能會對這種反應感到內疚。

把不在場的人想得過於美好是很容易的。想像自己的母親會如何支持每個育兒決定,隨時願意照顧寶寶,這感覺暖心。但現實總是更加複雜。母親也是人,跟其他媽媽一樣有缺點。此時此刻沒有母親陪著,心裡覺得委屈不平,這很正常。多數女性寧願母親在身邊,不管怎樣都好。

為了這個欠缺感到悲傷憤怒也毫無問題。這些負面情緒不會傷害寶寶,也不會損及妳與寶寶的關係。請記住,僅僅因為母親不在場,並不代表妳不能帶著母親的傳承並進入母職這個身分。妳或許想寫下或記錄妳對母親的回憶與照片,以便日後與孩子分享。

如果過去妳跟母親衝突而沒再聯絡,現在或許會想重新聯繫。有時小孩可以是個起頭,但未必能療癒舊傷或抹去問題。如果母親重新出現會帶來混亂和痛苦,妳可能需要再次切斷關係,不管這有多麼痛苦,起碼妳能稍微安心,因為妳知道自己已盡力修補關係。

積極尋求心理支持

無母的女性,幾乎都能受到生活裡其他扮演母職的長輩照顧,並且從中受益。如果這角色是妳母親的朋友或是妳的長輩親戚,他們或許能分享妳跟媽媽的特殊回憶,也或許還可以支持妳的生育過程。但有時候,扮演最重要的養育支持角色,未必跟妳的生母有任何關係,這些女性或長輩不一定跟妳有親戚關係,重要的是他們會在妳需要時提供安慰。

切記:想要或需要一個母親般的存在,不代表妳是過度需索或是可悲的,感受被一個新母親所接受,可能有助於未來的新關係,作為甜蜜與慶幸的開始。在網路上連結其他早年喪母的媽媽們或透過支援團體當面協助,會有所幫助。妳也可以考慮個人諮商或心理治療來獲得支持,以處理所有未能自己處理的感受。

懷孕,家庭,父母,外祖父母,母女關係,孫子,祖孫,家庭關係改變,當阿公阿嬤

▲準媽媽心靈解憂書:來自孕產醫師的70個減壓處方

推薦閱讀

懷孕記憶力就變差?研究顯示:反而更好!?

研究:維繫婚姻的關鍵不是共同的興趣愛好,而是共同的仇恨

親子天下】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準媽媽心靈解憂書:備孕、待產到育嬰,來自孕產醫師的70個減壓處方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親子天下

2008年8月,面對下一個全球化競爭的新世代,天下雜誌集團創辦《親子天下》雙月刊,內容鎖定「學習與教育」、「家庭與生活」兩大主軸,定期為所有關心下一代未來的父母,與所有教育領袖們,提供知識的「後援系統」、方法的「交流平台」,以及情感的「分享社群」。
[email protected]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