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秉持3原則 家長養出天才孩子不是夢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就像美國最年輕的高中畢業生,9歲天才男童大衛·包洛根(David Balogun),他一周的功課一天就能完成。他的父親曾表示,當大衛不斷問問題時,我必須不斷回答,因為我不想說「別來煩我了」。我們的原則是,當一個體系不適合孩子時,不要試圖去改變他們,而是要嘗試調整這個體系。

▲圖片來源:《以愛之名》劇照
原則1、不強迫孩子遵從體制內教育
當大衛的父母意外得知孩子不能從課堂中成長,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他們將當時7歲的大衛轉到線上學習計畫Reach Cyber。後來,當大學招生網站上沒有大衛這個年齡的選項時,包洛根夫婦持續與校方溝通,終於讓兒子列入名單。他們相信一定有其他非常規的選擇和方案可以解決。
原則2、孩子的幸福感比社會規範重要
研究資優兒童的心理學家溫納(Ellen Winner)指出,資優兒童最大的社交和情緒問題是,他們無法找到像自己一樣的人,尤其天賦越高越困難。包洛根夫婦沒有給大衛壓力,逼迫他努力去交朋友,反而是接納他的內向,讓他獲得滿足而不是被動強迫他符合社會通念或規範。

▲圖片來源:《哈囉掰掰我是鬼媽媽》劇照
原則3、相信孩子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教育專家瓦西奇(Esther Wojcicki)曾提到,信任是一種強大的育兒良方,越相信你的孩子能自己做事情,他們就越有能力。大衛的父母與孩子建立起一個新的信任水平,他們不能對大衛說「你又知道了」,因為我們不是他,必須信任他能自己引領方向。
推薦閱讀:
語言小天才這樣培養!研究:寶寶愛聽爸媽唱歌,有效提升語言發展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