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人我最大 » 曾經以夫為天、沒有自己…陳珮雯走過婚變風波:「為母則強才能找到出口!」

曾經以夫為天、沒有自己…陳珮雯走過婚變風波:「為母則強才能找到出口!」

克緹,陳珮雯,人生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女子學

歷經一場椎心刺痛的婚變,克緹國際集團總裁室執行秘書長暨克緹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珮雯曾度過「被偷走的那五年」,這五年的天空永遠灰濛,她猶如失魂空殼;藉著家人的愛與關懷,以及投入公益,陳珮雯放下過去,放過自己,希望藉著分享生命故事,帶著所有的單親父母治癒傷痛,迎向重生。

眼前的陳珮雯現在是 DJ、作家和公益工作者,是個有聲音、有想法、主動出擊,不折不扣為自己而活的女人,也能侃侃而談曾以為不堪回首的往事,雖然離婚不是件開心事,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如果沒有經過婚變,現在應該還是過著百分百順服人生,她開玩笑說道:「哎呀,我如果早點走出陰霾,早就不只一個男友啦!」

克緹,陳珮雯,人生

從曾經唯命是從、以夫為天、沒有自己的聲音,到現在主動出擊、從事公益,陳珮雯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聽著陳珮雯敘述從小到大「唯命是從」的個性,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從前的她無聲無息,因為自覺口才不佳、反應不快,害怕爭吵場面,不如乖乖聽命家人任何的安排和要求,只要大家開心,她就開心;不說話的她只觀察大家的臉色和需要,有人快生氣了,陳珮雯就負責逗人開心,有人在外面玩耍跌倒了,就緊張地要帶他回家貼 OK 繃,連姊姊都說她很像遊樂園裡的小海豚,也因為乖巧溫順的個性,讓她成為家裡最受照顧的小孩。

當父親屬意她嫁給擔任醫師的前夫時,認為婚姻要有父母的祝福才幸福的她接受了,在這段婚姻中,陳珮雯的順服個性依然,過著「在家從父,出嫁從夫」的生活,然而,她忽略了自己的聲音,從不問自己要的是什麼,生活重心圍繞著丈夫和兒子,想著丈夫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每天幫他從頭到尾配好衣服、鞋子、包包,當時心中的滿足莫過於此,自以為這樣就是「愛」,永遠把自己放在最渺小的位置,忘記愛自己,沒有界線,沒有原則,最終迷失了自我,眼睜睜看著另一半向外發展,緋聞鬧得滿城風雨。

婚後的生活聽在旁人耳裡,都覺得陳珮雯好傻,「但我當時真的不覺得這有什麼,一切都是丈夫說了算,我只是不希望為了小事有爭端,世界太平不是很好嗎?」走入家庭後,她從沒買過屬於自己的物品,因為從個人物品到家中生活用品,都必須經過前夫審核,甚至花瓶位置不合他意,陳珮雯就摸摸鼻子移位,寢具花色不符他喜好,那就再換一套,他認為沙發上那新買的 4 個抱枕很多餘,那就默默地收回倉庫,還規定全家人晚上 7 點就寢,「我和兒子常常睡不著,偷爬起來看電視,想也知道,他起床沒看到人,又去客廳叫我們回去睡」。

克緹,陳珮雯,人生

陳珮雯與父親全豐盛集團總裁陳武剛

就連交友圈也是由前夫主導,「剛結婚時我還在克緹上班,他要我下班時馬上回家,親子 3 人待在一起,不希望我和朋友出去;我的朋友多半是和他的共同朋友,且都是要經過他認可才能被納入朋友圈。」一開始夫妻同參加友人聚會,返家後,前夫會就剛才陳珮雯席間的談話內容檢討一番,幾次下來,她選擇沉默不語,靜靜坐一旁。

2004 年,前夫要陳珮雯和兒子留在紐西蘭,自己回台開業,雖然當時家人都不建議夫妻分隔兩地,但她一心認為前夫的安排對這家庭是好的,認為兩人都以家庭為重,有共識,愛孩子,愛彼此,一切不會有問題,陳珮雯語重心長地說:「婚姻真的不能自以為是,不能只圖安穩,一定要用心經營,不能覺得有孩子就能一輩子,感情是會變質的;尤其他回台開診所,接觸到的世界很廣,我就在紐西蘭守著家和孩子,等他回來。」

沒想到一片真心最後換來的是晴天霹靂的背叛,當她收到這噩耗,她不怪任何人,只是不停地自問哪裡做錯,哪裡做不好,心中一陣混亂,亟欲從對方身上找到答案,「但不管做得好或不好,心已經離開這個家,再怎麼好,都是不好了。」

事發後,陳珮雯獨自面對心痛,把所有心思放在那年 10 歲的兒子身上,從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事情都尚未塵埃落定,她相信另一半總有天會回到這個家;她也在孩子面前為前夫塑造良好的形象,希望他仍擁有父母完整的愛,「然而,他不再打電話來,兒子感受不到爸爸的關愛,心中的爸爸已經變了樣,我無法幫他抹粉了,抹到都掉漆了,雖然兒子年紀小,但他感受得到家庭氣氛的變化。」

2005年,陳珮雯攜子回台,決定不再分隔兩地,要勇敢面對,她打趣地說:「好不容易烏龜探出殼,結果咻一聲,就被斬頭,我收到離婚協議書作為心碎又難忘的生日禮物,在戶政事務所簽字離婚時,我還對他說,如果他們真的會幸福,我就祝福他們。」

克緹,陳珮雯,人生

擔任國際藝術公益協會理事長的二姊陳思帆帶著陳珮雯從事公益活動,幫助她走出泥沼

放下簽字離婚的筆,陳珮雯足足 5 年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否定自我,害怕人群,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在哪裡,沒有盼望,不敢參加公司的公開活動,更是不敢看電視、閱讀報章雜誌,深怕一不小心又看到不該看的人,她只是不想再被社會輿論討論、比較、打分數,也擔心兒子看到爸爸的消息會難過。

這 5 年,她的天空罩著一層灰,甚至還因此買了個紅色水壺,想讓家裡明亮起來,「直到有次,看著兒子在玄關穿鞋準備出門時,我驚呼:『兒子啊,你怎麼長那麼高了!』,他回我說,他已經長高好久了,我這才驚醒,這 5 年來,我的兒子是怎麼長大的?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就自己想個辦法長大了,我對他非常愧疚。」兒子不曾讓她擔心,尤其是看到媽媽受傷後,他時時都想陪伴她,想保護她,兒子一夕間變得成熟,陳珮雯卻也覺得心酸。

擔任國際藝術公益協會理事長的二姊陳思帆也是敲醒陳珮雯的關鍵,她一路帶著妹妹到偏鄉和老人院做公益,陳珮雯這才撥去被蒙上的灰,發現這社會上有許多需要協助的弱勢,而自己其實擁有的、能做的事情很多,為什麼要自怨自艾,把生活過得一團亂,再想想懂事貼心的兒子,一定要振作起來;姊姊也幫她安排上廣播節目,讓她遇到人生下半場的貴人之一,「我很感謝廣播製作人小玉,感謝她的耐心、愛心和教導,讓我重建信心。」

克緹,陳珮雯,人生

陳珮雯經歷婚變期間,乖巧貼心的兒子一直陪伴左右,母子倆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陳珮雯也感謝上帝給她的力量,她願意自泥沼中伸出手求援,走出陰霾後,她重新省視自我價值,恍然大悟,感情的傷,僅是人生中的小缺陷,只要願意打開心扉,愛無所不在,人生的可能性多到超乎想像。

從節目來賓,到後來和小玉合作節目,接觸到許多單親媽媽,她們在錄音間裡哭哭笑笑,不論離婚幾年的婆婆媽媽,掀起心底的傷疤,勇敢再痛一次,再療癒一次,藉著這些生命故事,讓處於婚姻低潮的聽眾有盼望和鼓勵,「時間是最仁慈的,再怎麼難堪,傷痛都會隨時間過去,沒有過不去的火焰關,只有過不去的自己。」陳珮雯還會到單親媽媽開的水餃店、手工包店,藉著親友需要之名,大量購買,「節目做 5 年了,我們會繼續做,給這些媽媽希望,就是照顧到她們的孩子。」

克緹,陳珮雯,人生

感情之前, 人人平等, 不論什麼家世背景,有血有淚的心都會受傷難過,陳珮雯想起生命中那段被偷走的 5 年,還是覺得後悔,她心有所感地說:「 一旦簽字離婚後,就不要再埋怨,要把自己打理好,不要讓自己有遺憾,就算把自己當成受害者,過得像遊魂,對方也是不痛不癢,何必呢?」為母則強,一定要站起來捍衛自己,當孩子的靠山,如果單親父母放任自己軟弱,孩子也會變得沒有信心。

除了照顧單親父母,她也為年輕人成立「TUTU & BOW」保養品牌,「離婚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全心全意教養孩子,現在他長大了,到國外求學,空巢期來臨,對孩子一向是負擔的我想為孩子多做些事,才有了這專屬年輕人的保養品牌。」時下孩子化妝年齡早,更該注重清潔,於是結合克緹的美容專業,藉此與年輕人對話,「今年我們在高中職舉行競賽,請學生為品牌設計包裝,只要產品售出就會提撥獎金給得主,此舉也為他們建立正確價值觀,教導學校和家庭沒有教的事,有些物質慾望高的年輕人會出賣自己的身體,我想保護這些孩子。」

首先見證她這一切的轉變,當屬家人,陳珮雯家中 5 個手足感情緊密,因母親在她 14 歲那年過世,兄弟姊妹相互照應,扮演起小爸爸和小媽媽的角色,婚變時,全家人給了她最有力的支持,哥哥陳照慶連問都沒問,就提著行李到陳珮雯家中,睡沙發,陪在妹妹身邊,「現在想想啊,還好我有兄弟姊妹,否則真的不知道怎麼爬起來,我甚至還覺得我生一個孩子太少啦!」

克緹,陳珮雯,人生

談起父親全豐盛集團總裁陳武剛,即使父親當年認為嫁給「三師」與幸福畫上等號,善良的她不曾埋怨過長輩當初的安排,因為她明白天下父母心,她很感謝她是家中第一個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的孩子,是克緹草創期三人團隊裡之一,曾因為搞不清報價單含稅,讓父親損失一筆錢,被罵得慘兮兮,廠商對她的印象就是披頭散髮,因為什麼都不懂,每天都非常緊張,而她與父親最深刻的回憶,就是克緹賺進第一個一千萬時,父女倆感動相擁,從克緹最初的羅斯福路辦公室,到現在成為信義區地標的克緹集團台北總部「全豐盛信義 105 大樓」,這份感動一輩子也忘不了。

陳珮雯現在能坦然面對自己和家人,真性情的她落落大方和讀者分享一切,如果人生重來,「我還是願意經歷一次婚姻,婚姻對女人來說是女孩真正蛻變的開始,生兒育女使我更懂得一個女人的偉大,在這段婚姻裡,我學會要愛自己,我們被教導要愛人,對人好,人家就會對我們好,這似乎只對了一半;愛自己不是自私,而是從自愛裡懂得什麼是愛,善待自己和對方,如此的愛才不會有怨懟。」

圖片來源:陳珮雯

女子學】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生日簽字離婚,克緹千金陳珮雯走過婚變風波:「情傷只是小缺陷,捍衛自己為母則強才能找到出口」

推薦閱讀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別在無意中,讓愛變成情緒勒索⋯
30 歲後的妳「應該」是什麼樣子?「階段性人生」是參考但不是絕對!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女子學

《女子學》在女力崛起的時代,致力成為亞洲最大女子知識平台。以自我「培力」和創造「改變」為宗旨,用最真實溫暖的筆觸,為時代中的柔性力道賦予能量,並提供豐富多元的觀點及資訊。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