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倒數兩個月,到底怎麼準備?北一女學姊給考生跟爸媽的7個建議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5/15、5/16即將迎來全國國三生的會考考試,你家小孩都準備好了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要如何做最後衝刺呢?今天就來分享考前在心理、生理、學業上要做的幾項預備,家有大考生的爸媽趕緊看下去吧!
心理
1.無論準備多少,都是「足夠」的
在所有的考生當中,簡單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學生已經針對大考預備了很久的時間,可能是半年、一年、兩年,他裡面的知識量基本上已經足夠,最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也不會再出現大起大落的改變,因此這些學生在最後衝刺期所要做的,就是「收尾」與「精準複習」。
而另一種學生呢?是在近期,甚至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時才驚覺考試將近,而剛開始準備努力的學生,如果你的孩子是這種情況,請告訴他們千萬不要灰心,緊張跟急迫一定有,但不是沒有機會,帶著「能讀多少,就讀多少,多少都足夠」的心態來準備,絕對比灰心後放棄,最後什麼都沒有讀到要好。
2.這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挑戰
會考是一般體制內學生會遇到的第一個大考,內心的擔憂、害怕是一定會有的,但這些擔憂,不應該成為預備考試的攔阻,如果帶著「若沒考好,我的人生就完蛋了」的心態來準備,許多考生一定會壓力過大,導致備考的效果打折。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未來還有太多太多的挑戰在等著,會考只因打著「第一個考試」的名號,就能讓許多考生產生極大壓力,但事實上,會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其中一個挑戰而已,若能帶著這樣的心態,用平常心去面對,不僅可以讓壓力減低,甚至對於未來的種種挑戰,也能學習安心面對。
生理
1. 運動習慣
在考前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對心情、身體機能都大有好處,你不需要做很劇烈、很累的運動,只要簡單的慢跑、快走,甚至是散步,都可以讓自己的焦慮情緒放鬆不少,每天固定時間運動,也可以幫助自己的精神、注意力、記憶力維持在一定的程度上。
在考大學時,筆者每天早上在大家到校前,全校空蕩蕩的時刻,都會到在學校跑步至少30分鐘,跑完步剛好就是同學到校的時間,很特別的,早起並沒有讓我比其他同學更困倦,反而因為早上的運動,讓我一整天都神清氣爽,讀書效果也增加不少。
你可以選擇早上運動,或是在晚自習前,吃晚餐後去操場走走,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是考前穩定生活非常需要的技能。
2.充足睡眠
每天晚上晚自習之後,回家還會讀書的請舉手?其實,姑且不論你會讀到幾點,讀書時間過長,對於腦力吸收本身就不是一件好事。
每個人一天能夠吸收的知識量是有限的,想要重啟吸收力,就是透過充足的睡眠,所以每天在晚自習回家後,不妨吃點水果、洗個澡,就上床睡覺,那些今天進度沒讀完的,就交給明天更聰明的自己去讀吧。
學業準備
1.按照考試日程寫考古題、讀相關科目
考古題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精熟的,因為能夠更多了解過去出題的方向,在大考當天才不會不知所措,另外,在接近考試時更需要寫考古題,寫重複的年份也沒有關係,因為這時候,要訓練的是考試的手感。
另外在考前幾週,可以安排每週有一至兩天的時間,用大考當天的日程來寫考古題,比如說數學通常是在第一天的早上10~11點左右的時間考試,那就可以安排自己一個禮拜有一天在這段時間寫數學考古題,其他天就在這段時間讀數學,簡單來說,就是讓自己每天固定時段擁有「數學腦」!
2.熟讀自己整理過的筆記
到了考前不到一個月,有許多學生想必已經有了許多自己所做的筆記,無論是內容整理、錯題本等等,要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寶貝」,必須要熟讀!最好是時不時就把自己整理過的、錯誤的拿出來複習,因為自己整理出來的,絕對是自己最需要的。
3.同儕互相幫助
其實考試,也是可以團隊合作的,每個人筆記的精華都不一樣,如果在筆記上可以互相交流,更有機會幫助自己看到學習的盲點,如果有時間、同學間都有意願,也可以拿著筆記互考,不僅幫助讀書時間增添一點樂趣,重複複習也可以讓記憶加深。
推薦閱讀:
北一女、台大生公開如何做筆記!四大重點,一本整齊、精美、邏輯清楚的筆記這樣做
小三考88分掉淚!過著「為分數焦慮」追逐考試長大的童年,父母有更好的做法嗎?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給肚肚3倍呵護,爸媽3倍放心!亞培心美力3HMO親護水解,育兒神救援!
相信許多爸媽都有以下經驗,晚上為了照顧情緒反應較大的寶寶,從量體溫、餵奶到換尿布…各個面向找原因...
媽媽的斜槓生活更需要滴雞精守護!呵護自己 照顧家人就靠滴雞精!
小時候總是驕傲自己有位「超人媽媽」,上班以外,還要張羅家庭的三餐與孩子們的大小事。長大後才發現,...
新手爸媽秘技,關於孩子睡眠你該知道的七件事
作者\Julia的親子幸福花園 小學開學至今已經過了好幾天了,好友Linda這陣子一直非常...
6-11歲打莫德納,家長反對聲浪大!醫師一語點醒:已做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作者/陳志金醫師 可以預期的,我們又會經歷一開始打AZ疫苗、年長者打疫苗、高端EUA的循環...
不再分內外,外公外婆正名成功!往後統一叫「阿公阿嬤」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立法委員王婉諭本月10日在臉書上發文,提到自己曾在去年10月指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