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教養方式 » 有話好說!小孩總與其他人「打成一片」?心理學家:恐有四種心理狀態待解決

有話好說!小孩總與其他人「打成一片」?心理學家:恐有四種心理狀態待解決

小孩,受傷,打架
▲圖片來源:《功夫》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小孩打人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行為,可能是因為孩子還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導致情緒受到挫折時容易用打人來表達。心理學家認為,孩子打人的背後往往有一些情感、環境和行為因素。

  • 情感因素

比如說,孩子可能因為嫉妒、憤怒或挫敗感而打人。此外,有些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而打人,像是需要得到關注、照顧、愛和尊重等。

  • 環境因素

例如,孩子可能因為看到身邊的人在打架經常聽到父母或其他人說話帶有攻擊性的語言而模仿這些行為。此外,環境中的競爭、壓力和不安全感也可能導致孩子打人。

  • 行為因素

孩子還沒有發展出適當的語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不愉快的情境時,打人就成了他們最基本的反應方式。

▲圖片來源:《長江七號》劇照

小孩打人其背後還涉及到許多「心理狀態」:

  1. 模仿行為孩子往往會模仿他們在家庭或社交環境中觀察到的行為。如果孩子經常看到成年人使用暴力或威脅行為解決問題,那麼他們可能會學會這種行為模式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中。
  2. 無能感當孩子感到無能為力或失敗時,他們可能會試圖用打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行為可能源於他們無法達到他們期望的目標或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
  3. 自我保護小孩可能會打人來保護自己免受其他小孩或成年人的傷害。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缺乏自信心或安全感,或者因為他們經常處於壓力下。
  4.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一些研究表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能與兒童打人行為有關。這種疾病可能會導致孩子過度活躍、易分心和衝動,進而影響他們的行為。

為了幫助孩子克服打人的行為,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能力,讓孩子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給孩子提供安全穩定的環境,減少孩子經歷壓力和不安全感的可能性。
  3. 給孩子建立明確的規矩和紀律,教育孩子遵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
  4. 父母要積極參與孩子的生活,關注孩子的情感和需要,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支持。
  5. 在孩子打人時,父母可以冷靜地制止孩子,告訴孩子打人的行為是錯誤的,並且教育正確的反應。

總的來說,小孩打人的原因是復雜的,可以涉及到家庭、社交、生理和心理等多個方面。父母和老師應該與孩子建立積極的溝通,了解他們的情感和行為,並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和情感表達方式。

推薦閱讀

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尖叫哭鬧?家長教養態度很重要,三撇步正面對決孩子愛尖叫!

孩子「愛打人」成因複雜,五個方向讓你找到破關方法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