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育兒觀差很大,不打小孩真正讚
東&西~育兒關觀念大不同,為什麼這麼說呢?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篇文章是說:有一個台灣婆婆看外國媳婦教養孫子的方法與自己大不同,而大開眼界。這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在我懷孕時,有一次在跟小姑聊天,聊到了”育兒”這件事(小姑的先生是英國人),我就好奇問小姑的老公,他們家的教育模式如何,他說了讓我驚訝的事:
1.從小到大從未被父母打過!這讓我覺得小姑的公婆好有耐心以及IQ很好,在台灣誰不是從小被打到大的呢?最起碼連我這個7年級生都是這樣長大的…..小時候跟我弟在車上玩開了,太吵,都是被揍的命運…..「人」是可以溝通的動物,打,或許能有嚇阻的作用,但是常常打,就一定沒效啦!!((所以偶爾揍就好…..))
當孩子長大,打不怕了,甚至會反擊?那該怎麼辦?現在的社會變了,很多事都不像以前的社會保守封閉,你知道在國外是不能夠打小孩的嗎?不打孩子也能教出好孩子!((好饒舌喔!))別人可以我也可以!((哪來的自信?)),換個想法&方式教育孩子或許我們的下一代會更好,我期許自己是個高IQ媽媽…….要HOLE住, But,我的腦細胞應該會先死很多…..因為用腦過度了…..
2.他的父母從來沒有在小孩面前吵架過遇到情緒不好或意見不合,絕對都是離開有孩子的現場或是進房間談,從不曾在孩子面前爭執大小聲,給孩子負面情緒。(小姑說,她當初聽到時也覺得很驚訝!)她爸媽(就是我公婆)非常會鬥嘴,遇到意見不合都馬直接開砲,哪管有誰在場?小孩甚至還會被拉攏去評評理,不曉得幫誰?總是遇到兩邊不是人的囧境,幫誰都不對,最後還被波及掃到颱風尾…..
(推薦閱讀:當父母的你一定要看過,毀掉孩子的13種行為!)
真的不要把爭執、吵架的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要覺得孩子小聽不懂,孩子的感受其實比大人更為敏銳,聽大人爭執吵架,孩子除了會感到緊張,沒安全感&害怕外,當下更想逃離,也別忘了孩子的成長都是從「模仿」開始學習,父母&照顧者的身教真的是影響寶寶最深的事,如果有一天你的寶寶學會說話後,用言語頂撞你,那麼你不該責備他,因為一定是耳濡目染來的!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3.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你回想看看,你小時候
有沒有過你/妳的父母要你不准看電視,但是自己卻一直看?
有沒有過你/妳的父母要你不准吃零食,但是自己可以吃?
有沒有過你/妳的父母要你不准喝飲料,但是自己可以喝?
有沒有過你/妳的父母要你不准出去玩,但是自己卻常跟朋友出去?
有沒有過你/妳的父母總是說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在這樣生活長大下的孩子,我保證,你只能管住他的人,以後絕對管不住他的心,因為父母沒有以身作則,所以孩子的心沒有被滿足。在有慾望卻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只好找機會偷偷來!偷偷看電視,在外面偷偷喝飲料,在外面偷偷吃零食,偷偷溜出去跟朋友逛街、打球,這是人之常情,你我或許都有經歷過其中一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要求孩子要做到」!
4.尊重孩子和孩子溝通,不要什麼都說NO不行、不可以…妹婿還說,他的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且支持孩子們做的決定,例如:當他決定隻身前往台灣追小姑&在台灣工作,他的父母說的第一句話不是No,而是先理解他問他的想法,計劃&規劃,然後假設許多可能會遇到的事&發生的問題…..然後鼓勵支持他!((有家人的支持與鼓勵真的很重要。))小姑說她當初決定要去英國唸書時,我公婆是說:不好,不行,不可以……家庭戰爭了一段時間才出國圓夢。
在台灣,大部分的父母總是以自己的想法&方法去教育孩子,把原本是個獨立個體的孩子複製成一個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下一代,幫孩子走了他自己該走的路,往往學不會放手,等孩子長大了才來怨嘆父母,也因為少子化的關係把孩子寵成了媽寶或靠爸族…但其實,教育的含義是發現並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予啟發及引導,進而讓孩子自己走進他感興趣的世界。而不是,孩子說什麼都反對,不行,不能,不可以~~~這種否定句真的帶給人很大的殺傷力!而且延伸出來的就是「說謊&隱瞞」,善意的謊言…..因為想做卻不敢說,怕聽到NO,做了卻不敢講,怕聽到NO,乾脆不說就沒事了。((因為公婆就是常 say NO的父母…..所以很多事孩子都選擇不告訴他們,因為問了會被否定,做了又會被念,所以不如不說就天下太平了))
5.要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小姑說,她去英國拜訪公婆時,每天的早餐都是她公公準備的,煎蛋、烤吐司….看似簡單的工作,在台灣能有多少男人在廚房裡幫忙? ((如果有,那妳真是太幸運啦!))所以妹婿耳濡目染下,也會幫忙家務,還會問小姑說:妳今天要煮飯還是洗碗?2人分工合作,不會讓妻子自己做得半死……(ps.小姑沒在上班,目前2人也還沒有小孩)。
(推薦閱讀:我的孩子可以不會讀書,但不能不會做家事!)
反之我婆婆…常常跟我抱怨她做得很累,公公都不會幫忙,所以常常四處跟朋友誇耀說她自己有多能幹,抱怨公公都不幫忙,做的有多麼辛苦…but事出必有因…..例如:有一次大姑小姑都回來,婆婆煮了一桌好菜,吃飽飯後小姑表示要幫忙洗碗,婆婆說:不用啦!放著我在洗就好,妳洗不乾淨。公公接著說:對啦:放著給妳媽洗就好,妳洗不乾淨。我在一旁聽了傻眼……?所以婆婆做得很累都是她自己要的,因為她學不會放手!不夠信任孩子,更不願給孩子機會,所以公公也認為洗碗是婆婆應該要做的事?甚至婆婆還告訴我:女人就是要負責家事,家務?((那幹嘛抱怨公公都不幫她?很矛盾吧!))
婆婆是傳統派的婦女,思想模式已經根深蒂固….但她心裡又覺得委屈,所以才會抱怨,唉~~為什麼要這樣呢?((我也知道她是暗示我這個做媳婦的不要讓她兒子做家事…..要一肩扛起女人的責任….=..=”))But…從小我的爸媽就會引導我和弟弟幫忙做家事,即使我們洗不乾淨or打破碗都不會責罵,媽媽從不誇耀自己多能幹,反而都是向朋友讚美我跟弟弟幫他分擔家務!所以我不認為做家事是女生的事,”家”是需要一起經營的!所以綺爸也都會幫忙分擔家務!((但是讓婆婆知道就會在背後念我……心疼他的寶貝兒子做家事))
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故事發生,從生活上的小細節去思考自己要給孩子的大方向,我不是專家,也沒有很厲害,只是和大家分享我感受到的~~以上是我的小小感觸,並不代表大家都這樣,也不是鼓勵大家要崇洋,是學習別人好的經驗,讓我的育兒人生能夠更精采,藉此讓我時時刻刻警惕自己,成為能使孩子變得更好的媽媽,共勉之~
(推薦閱讀:公主怎麼教?夏克立的兩堂育兒課)
【綺媽咪】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東&西~育兒關觀念大不同】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爸媽必學6招開學收心操,避免孩子開學症候群
漫長悠閒的暑假即將進入尾聲,長達50多天的假期,孩子們的生活作息可能已經隨性顛倒,面對新學期的開始甚至感到抗拒、...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