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3-5歲 » 林心如:不知如何與4歲女兒相處!寶寶的第一叛逆期,父母該如何面對?

林心如:不知如何與4歲女兒相處!寶寶的第一叛逆期,父母該如何面對?

兩歲,叛逆期,育兒指南,育兒,林心如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你家寶寶從幾歲開始叛逆的呢?女星林心如曾在受訪時表示,不知如何與4歲的女兒相處,說她「開始叛逆」,說什麼都不要,還會對媽媽說:「走開!」讓林心如又氣又傷心,還自嘲:「寶寶不是2歲就會叛逆了嗎?怎麼現在才開始難相處?

林心如與霍建華在婚後一年後產下一名可愛女兒,當時林心如已經是40歲的高齡產婦,對於女兒可是百般的寵愛,不僅預備了高達3億的嫁妝,生日禮物還是價值10萬元的奢華包包,疼愛程度可說是明星圈中數一數二的,然而,這樣的教養方式,似乎讓女兒在性格上作出反撲…

一般來說,孩童的第一階段叛逆期會在2-3歲時發生,稱為「寶寶叛逆期」,這時期的孩子什麼事都喜歡親力親為,若不小心幫孩子沖了馬桶,孩子可能就會跟你拼命,至於為何林心如的女兒在4歲才發生第一期叛逆呢?有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4歲的孩子比2-3歲的孩子更加需要被尊重,也因此比較容易出現漠視父母、頂嘴等行為,讓父母覺得孩子難以溝通。

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叛逆期通常還是會發生在2-3歲,稱為「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只要經歷過的媽媽都會有話說,還沒經歷的想必也都聽說過。這個時期的寶寶,一夜之間就從天使寶寶變成殘酷嗜血的大型殺傷性武器,破壞你的情緒,撕扯你的耐性,讓你無處可逃……

今天就來說下,這個時期家長該怎麼應對,如何不被小怪物們弄得情緒崩潰,保住爹媽的這條老命。

Terrible 2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標誌著人類萌系幼崽轉變成為需要家長鬥智鬥勇的「小魔頭」。

這個時候孩子自我意識爆發,好奇心強,每天都是哲學三問:
我是誰?
我能幹嘛?
為什麼我要聽你們的?

孩子會嘗試用言語和行動挑戰大人的權威,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baby,並樂此不疲。此階段大概會從1歲半持續到2歲半,時間長短和爹媽怎麼應對相關,如果處理得不好,這種叛逆會深入骨髓影響到三歲甚至到小學。

家事分工,養兒育女,生活壓力,情緒管理,無力感,打小孩,體罰,精疲力竭,過勞,全職媽媽,家庭主婦

叛逆期殺傷性武器列舉

1. 口頭禪就是「不」
殺傷力:★★★

—崽崽,來吃飯吧?
—我!不!要!
—崽崽,穿這件衣服吧?
—不!行!
—崽崽,我們出門吧?
—就!不!

自從學會了說「不」這個字,他們就瘋狂的迷戀上拒絕。什麼要求都能用「不」懟回去,分分鐘挑戰你的神經。

2. 莫名其妙的秩序感
殺傷力:★★★★

—餅乾必須是完整的,碎的不行!
—玩具不能移動,蠟筆的顏色放錯了都要跟你拼命!
—上完廁所必須要自己沖,順手幫忙給沖了恨不得要求你再拉一坨再沖一次!

這個時候的孩子對自己和世界萬物,都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情緒爆發,像一個不定時的炸彈。
面對隨時都可能出的狀況,就像鬥地主的時候突然被對方來了一個「王炸」,讓人滿臉發懵、措手不及。

3. 一言不合就崩潰
殺傷力:★★★★★

—出門要抱,被拒絕直接馬路上就地打滾兒…
—把黏土混合后發現分不開,可以為此哭了半小時…
—看著小貓說是狗,我說是貓,然後就哭了非說是狗…

每一個細節都要符合小孩的想法,否則就崩潰,耳膜和心臟每天都要被輪番折磨,一不留神,自己的情緒也隨之崩潰…

4. 叛逆背後的意義

為什麼娃變成這樣?
其實,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叛逆行為,是都是他們成長的證明,他們通過行動和言語在表達「我不一樣」。

兩歲之前,孩子無法將自己和母親的角色進行分離,「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也會覺得所有人都和他一樣,比如說他想吃糖,他就會覺得所有人都想吃糖。這個階段,他們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瞭解、試探別人跟自己的差別,甚至挑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通過一次又一次和家長的博弈甚至是妥協,孩子才能明白現實和願望的差距,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會圍著我轉」,逐漸學習到如何和這個世界和其他人平衡相處。

兩歲,叛逆期,育兒指南,育兒,林心如

小孩叛逆期父母保命不完全指南

1. 有技巧溝通

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可以通過開放式的對話,而不是只能用「是」和「不」來回答的判斷題,避免踩雷。
—寶寶快來吃飯
—不要吃!

換一個方式:
—寶寶開飯啦,我們比比誰更先到座位上。

然後小孩就會屁顛屁顛的跑向餐桌(機智)。

—崽崽,來穿衣服了。
—不!
—為什麼不穿?!
—就是不!
—這樣試試呢?
—崽崽快來,這兩件外套你喜歡哪件?
—我喜歡汪汪隊!
—來,我們趕緊穿上汪汪隊,一起出去玩吧。

孩子高高興興順順利利地出門了,多和諧!適當放權,是可以讓這個小大人獲得存在感的。當然,不是所有的事兒都讓小孩選擇,比如說吃飯睡覺。

2. 設定規則,忍讓有度

孩子會用哭鬧來達到目的,如果你扛不住妥協了,那這個機靈鬼就會記住這個「標準」,下次複用。提前設限讓孩子知道「規則」的存在,比如說飯前一小時不能吃點心,提前就說好,說到就做到。

但也不建議事事定規則,只要是不涉及到娃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不影響到其他人的時候,就讓他做吧。

3. 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不完美

小孩也不容易,全世界都不順自己的意,充滿了各種無力感和挫敗感。接納孩子的情緒,就像我們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也希望被人理解。想哭就讓他哭,想打滾就讓他打滾(安全的地方),拒絕孩子的要求前可以先這麼說:

—媽媽知道你很想吃巧克力,巧克力很好吃,吃不到你很難過…

小孩會覺得「媽媽雖然拒絕了我,但是還是愛我的」,還可以趁機教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多棒。

4. 佛系一些,不要和孩子一般見識

我老婆也曾經跟兩歲多的兒子吵到獨自落淚,這些小怪物總有招逼得你變成後爹後媽,恨不得重新塞回到肚子裡去。但我還是想說——放鬆些,別太放在心上,別跟小屁孩一般見識。

覺得要爆發就離開冷靜下,告訴自己「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否則,頭髮越掉越多,發飆了小孩也記不住,得不償失啊。

2歲這個階段熬過去了是不是就好了?
盡頭?並沒有。

孩子不斷在成長,養個小孩就跟打怪升級一樣。接下來,還有3歲、4歲、5歲…青春期…也許這本《父母養娃保命指南》還可以寫的更長。

推薦閱讀
父愛缺席、母愛畸形,造就吳卓林驚世駭俗的叛逆
他不是叛逆,而是生病了!青少年憂鬱症恐造成66種疾病風險上升,父母千萬別輕忽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1 2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