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生「一個孩子」是我做過最聰明的選擇
作者\嚴註河
韓國政府為了提振生育率,在二〇一五年舉辦了一場海報募集比賽,拿到金牌的作品就叫「生一個不夠」。海報裡一半是灰暗的天空,底下有株孤伶伶的枯黃樹芽;另一半則是藍天白雲,底下有兩株翠綠又有生命力的樹芽。文案寫著:「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社會能力和人際關係發展都很遲緩,也容易習慣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根據二〇一七年韓國統計處的資料顯示,全國三人家庭(21.5%)比四人家庭(18.4%)的比例更多,平均每戶的子女數是一.一七人。現在三人家庭已經隨處可見,不過社會上普遍還是認為獨生子女都只重視自己,這些偏見往往也讓父母們受傷。身為獨生女媽媽的我,也曾經這樣問過自己:「真的就像海報寫的,獨生子女就一定會自私自利、缺乏社會能力嗎?一定要生兩個嗎?」
獨生子女不合群又自私?別被偏見綁架
這些對獨生子女的既定印象,主要源自於一八九六年美國心理學家史坦利.霍爾(Granville Stanley Hall)領導的兒童相關研究。他在一篇論文《非同尋常的兒童》(Supervised The Study Of Peculiar and Exceptional Children)中提出:「獨生子女大部分只會以自己為中心、社會能力不足,而且很難適應社會。」之後的許多學者和專家都引用他的研究,不單是美國,這些對獨生子女的負面印象甚至發展到世界各地,亞洲國家當然也不例外。
一直要等過了一百多年,到一九七〇年代左右才正式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反駁霍爾的主張。德州大學的教育心理社會學家托尼.法爾博(Toni Falbo),分別找來獨生子女和有兄弟姊妹的兩組孩子,比較兩者領導力、成熟度、社會融入性、柔軟度及穩定性等十六個項目的差別。研究結果發現,兩組之間並沒有特別的不同。
此外,也沒有科學根據證明獨生子女比較自以為是或缺乏適應力;相反地,研究發現獨生子女在成就動機和尊重自我等方面的指數更高。獨生子女可以完全擁有父母的愛,心理上安全感高、會懂得尊重自己;因為沒有兄弟姊妹,在同儕關係中也會比較慷慨。
而且獨生子女有個人獨處的時間、不會有其他人妨礙,更能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相對地會更具創意力。也就是說,獨生子女的環境反而能成為孩子的優勢。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蘇珊.紐曼(Susan Newman)說:「獨生子女可以從父母身上得到一對一的知識刺激,學業能力會領先有手足的孩子,也會更加幸福。」他也主張:「在民主式的教養之下,獨生子女擁有的環境比有手足的孩子更有利,因為有兄弟姊妹時就不容易得到一對一的照顧。」
日本明治大學的諸富祥彥教授,有三十年的教育諮商經驗,他出版了《獨生子女的教養》(ひとりっ子の育て方)一書,書上說社會上對獨生子女的負面印象其實沒有根據,父母不需要因此對孩子覺得內疚。後來也有很多位學者發現,孩子的個性、人格和偏好跟有沒有兄弟姊妹無關,關鍵在於父母的教養態度。如果父母的教養方式總是讓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即使有兄弟姊妹,孩子還是會以自我為中心。同樣的道理,一個人有沒有兄弟姊妹對他本身的社會能力並沒有絕對的影響,但為什麼社會上還是充斥著對獨生子女的負面觀感,沒辦法輕易改變呢?
全家人對教養的觀念,會決定孩子幸不幸福
新聞工作者勞倫.桑德勒(Lauren Sandler)長期觀察文化、政治、宗教和性別等各領域的歧視問題,他在《獨一無二》(One and Only)這本著作中回答了這個問題:「在家庭與兒童發展領域,社會輿論對既有觀念的信任,讓真正的專業知識毫無容身之處。到現在已經有五百多篇的研究證實,那些固定觀念都是對獨生子女的偏見;不過即使研究結果正確可信,只要大家不願意相信,還是會被社會輿論忽略。人們普遍的心理是只看自己想看的、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正因如此,社會上對獨生子女的負面觀感才沒有辦法輕易改變。」
每對父母選擇只生一個的原因不太一樣,晚婚、夫妻同時要上班、小孩教育費用太高、不孕,或是想專心投資一個孩子……等等。但這些個人因素往往都被忽略,大家只會用異樣的眼光審視「只生一個」的爸爸、媽媽,讓當事人很不舒服。我自己也承受過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和目光,孩子越大、情況就越演越烈;身旁開始會有很多熱心人士建議我:「你要趁年輕再多生一個啊!」我一個人要應付職場工作,回家還要帶小孩、做家事,光是這樣就已經累得夠嗆了,要是再多生一個,真的無法想像會有多累。
等到孩子三歲的時候,我就說我絕對不要再生了;結果一昭告完,馬上就有人追問我是不是為了貪圖享樂才只生一個。婆婆找到機會就跟我說「你應該要再生個兒子」、我媽媽也勸我幫孩子添個弟弟或妹妹,怕他以後孤單。連在捷運或公車上遇到陌生人都建議我多生幾個,「小孩有弟弟、妹妹,你就可以放他們自己玩,多生多輕鬆!」、「多生一點,孩子才不會孤單,長大互相也有個依靠」、「傳宗接代本來就是女人該盡的義務嘛!」……好像因為我是一個媽媽、是一個女人,就必須承受這些已經越線的建議,還有幾近於暴力的言語。
有人說:「真正的母愛是犧牲。」這句話等於是說:「想當個好媽媽就得承擔一切犧牲。」在養兒育女這件事情上,一般人都覺得媽媽有所犧牲是理所當然,還相當推崇這樣的價值觀,對於女性的個人生活價值則大多不以為然。認為「帶小孩都是女性的責任」,這種思考方式只會讓女性一直扛著龐大的重擔,不但無法平衡家庭中男女角色承擔的責任,還會加深家人之間的隔閡。
結果小孩生得越多,女性就越缺乏閱歷,也離自我成就越遙遠。即使我們並不想捨棄自己的人生,婆婆、媽媽這些女性長輩又會逼我們不得不成為一個懂犧牲自我的人。很多不平等的觀念,就是在眾多女性一連串的犧牲下建構出來的。
其實如果想提振生育率,不能只是硬性規定要女性多生,而是要改善整體育兒環境,從社會制度、設備等等開始改善。法國在一九九〇年代之前,是非常有名的低生育率代表國家,他們的政府很早就意識到問題所在並開始修法,用法律作為後盾支持女性回到職場工作、將小孩托給別人照顧。後來一步步改善政策,讓父母可以免費將學齡前的小孩送到幼稚園;選擇不上幼稚園的孩子,政府也做了配套措施,提供育兒津貼、縮短法定上班時間等等,讓女性有餘力照顧家庭。
此外,法國政府反對任何形式的歧視,並積極推廣這樣的理念,逐步讓大家意識到男女雙方應該一起帶小孩、一起做家事,共同承擔家庭與職場的責任。結果,法國整體的平均子女數從一九九〇年每戶一.六名,上升到現在的二.○八名。在「小孩女人生,社會一起養」這個標語下,法國不斷強調國家對於生產、育兒的責任與角色,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成效。
台灣與韓國正面臨相似的情況,因為低生育率而衍伸出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為此,韓國政府已經開始籌備相關法案,像是「女超人防制法」*(編註:又名「各階段育兒政策配套措施」,延長夫妻雙方產假和育嬰假、提高薪水補助,讓夫妻共同育兒。另外在育嬰期也可以自由調配上下班時間)、或是讓夫妻共同育兒的法律等,擴大經濟補助範圍,進行全方位的調整。不過,目前社會上普遍還沒有共識、補助的資源也不夠充足,所以孩子越多,媽媽的生活依然會被沉重的義務、犧牲與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我深深地覺得,由全家人一起教養下一代,整個家庭也才能一起變得幸福。
不要被社會束縛,我的家庭型態我決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人力嚴重不足,許多國家開始提倡結婚生子、強調家庭主義,出現了一波嬰兒潮。結果到了一九五〇年代,美國每戶平均子女數高達五~六人,在這股驚人的生育潮之後也帶來了人口暴增。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產業型態轉變、勞動人口需求銳減,全世界紛紛提出人口減量政策。
一九八〇年代,中國實施一胎化政策,韓國則喊出「一個孩子、祝福更大」的口號,強調獨生子女更能擁有父母的期待。時間再回到現在,為了解決近年來低生育率的問題,整個社會又提出許多鼓勵生育的口號及政策。這裡先不談到底該生一個還是生好幾個,我只是想提出一個觀點:「家庭型態還有人數的變化,都會被當時社會的需求、價值觀和政府立場影響」。
我也再次反觀自己,我個人的家庭生活型態,也要像追流行買衣服一樣,跟著社會上的潮流來選擇嗎?「生養小孩重要,還是兼顧育兒及個人生活重要?」這件事,不該被周圍的壓力強迫著做決定。我和我的另一半才是生活的主角,應該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思考。夫妻想生兩個,就一起考慮這對於現在和未來生活是不是最好的選擇。這是一種「選擇」,而不是「義務」。而我,選擇了只生一個。
【台灣廣廈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獨生子女的優勢教養:「一個孩子剛剛好」的分齡教養法,用專注的愛,為孩子內建獨立自律、自主思考的強韌軟實力!】
推薦閱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忙碌爸媽必讀:沒時間陪孩子?放心,孩子自有快樂的秘訣!
當父母忙碌而無法陪伴孩子時,其實他們也會安靜獨處,並且發展出自己的玩耍方式,引領自己達到神馳的境界。 這種能「...
親子教育關鍵時刻:如何應對孩子的首次學業挑戰!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隨著孩子進入小學,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現一些新的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孩子面臨的第一次期中考試...
孩子不願意好好用餐?新手父母必學5步驟讓幼兒愛上吃飯
「寶貝,再吃一點點好嗎?」「寶貝,要吃飯才會長高喔!」在新手父母的家庭裡,這些話是不是言猶在耳呢?您的寶寶喜歡吃...
【新手爸媽必讀】寶寶為什麼總是哭鬧?探索嬰兒哭泣的真正原因!
作者\孫明儀 生產與滿月:不糾結,不自責,允許自己不完美 可以告訴我,寶寶為什麼一直哭嗎? 不管是生完...
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我們的一生只不過是「各種習慣」累積
作者\席米‧康 你的孩子恐怕昨天解鎖手機150次,但這並非深思熟慮後的結果,而是出於習慣,也就是一種我們多...
我要回應
2023-12-04 23: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