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懷孕與教養 » 帶媽媽骨灰飛上高空「用旅行告別」!用「死亡教育」教孩子面對親人離世

帶媽媽骨灰飛上高空「用旅行告別」!用「死亡教育」教孩子面對親人離世

死亡,過世,生死,親人,孩子,陪伴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媽媽經編按:不管幾歲成為沒了媽媽的孩子,都是巨大無比傷痛,愛真的要趁早!英國一名男子為了留下和媽媽共處的最後回憶,決定帶著媽媽的骨灰升空,帶媽媽走訪英國各地。根據外媒報導,一名73歲男子安德魯因受到孫子的啟發,愛上直升機。去年英國疫情解封,安德魯開始進行飛行訓練,並順利拿到飛行執照。

安德魯的媽媽在2019年去世,拿到執照後的安德魯決定帶著媽媽遨遊英國,將媽媽的骨灰裝在花生醬的罐子裡,展開了一趟為期8天的歡迎之旅。他從家鄉艾塞克斯郡(Essex)出發,沿途行經設得蘭群島(Shetland)、北愛爾蘭(Northern Ireland)和威爾斯(Wales)等地,過程中的安德魯還會將一部分的骨灰灑落在各地。這趟旅程超過3000英里(約4828公里),為安德魯留下美好回憶。

安德魯與母親感情十分親密,他也表示媽媽生前去過很多地方,他認為嚮往自由的媽媽應該會喜歡這個主意,因此才想到帶著媽媽的骨灰去旅行的想法。


作者/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

自從我的父親過世後,女兒總是在我毫無準備的狀態下,突然跟我說「她想阿公了」,我也總是深吸一口氣,平靜而勇敢的跟著她一起難過。每一次我都無比難受,卻又無比欣慰,因為我的女兒一直沒有忘記我的父親,她像是在提醒著我,不要因為會痛,就停止想念。最近一次是她剛剛放學回家,在廚房吃點心的時候,再次跟我提起他想阿公,憋著嘴忍著不大哭,但是眼角還是不停地流下淚來。

她說:「媽媽,我想我的阿公了。」

我說:「我也好想、好想我的爸爸喔。」

她說:「妳好想妳的爸爸,妳的爸爸就是我的阿公嗎?」

我說:「對啊,阿公是我的爸爸,我也很想他。」

此時,她已經壓抑不住情緒,開始邊哭邊說:「可是,我就是想我的阿公阿!我就是想他啊~」

我說:「雖然我們看不到阿公了,但是我們想他的時候,可以看他的照片。」

接著我翻開手機的相簿,跟他一起找阿公的照片,當她找到一張她趴在阿公身上、兩人都笑得燦爛無比的照片後,心滿意足的將手機摟進懷裡,破涕為笑。

她笑著說:「我找到阿公的照片了!我可以抱抱阿公了!」

兩年多前,我的父親被診斷為癌症末期,幾個月以後便辭世了。女兒當時才兩歲,我一開始根本說不出口,阿公已經過世的事實。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我自己也無法面對,即使我很清楚的知道,應該要對女兒說出事實。身為蒙特梭利老師,深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室裡的小動物生命結束了,我們會為牠舉辦小小的葬禮,埋進花園,成為植物的養分。然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我這麼快就要經歷父親的死亡,甚至還要跟我的孩子談論死亡。因此,在我跟女兒談論之前,我給了自己一小段時間心理準備與練習。

其實兩歲的女兒還不能理解「死亡」的意義

於是我用了「阿公的身體因為生病壞掉了」、「阿公去耶穌那裡了」來代替,並跟她解釋「阿公的身體壞掉了,我們將他安放在墓園裡,墓碑上有阿公的照片,讓我們可以懷念他」。不論她有沒有完全理解,我都用我認為合適她年齡的用語,來告訴她死亡是怎麼一回事。隨著她的年齡慢慢增長,她問的問題也變得不一樣,從「是不是只要搭飛機,就可以找到阿公了?」,又或者說「我可以去耶穌那裡找阿公玩一下,然後再回來嗎?」,直到她有一天問「是不是等我的身體也壞掉,就可以去找阿公了?」,我回答「是的,我們的身體有一天都會壞掉,就會去相同的地方。」現在的她即將四歲,彷彿漸漸懂了阿公的離去是永遠的,很少追根究底的問,阿公到底去哪裡了,而是勇敢地流著眼淚,表達她對阿公的想念。

教孩子面對親人死亡,不是幾句話就可以完成的

但也不能夠完全避而不談,而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用簡單真實的話語跟孩子討論,和孩子一起正視悲傷、經歷傷痛。當我們可以在提起這位親人時,即便眼角帶著淚,都能想著與他美好的記憶,開著他玩笑,說著他的搞笑事蹟,那便已經足夠了。親人逝去的悲傷可能會伴隨我們一輩子,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悲傷就停止往前走,更要陪著孩子一起往前走。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授權轉載

推薦閱讀
當孩子問「媽媽,我今天乖嗎?」該怎麼回答?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

一個蒙特梭利媽媽,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領導碩士,AMI國際蒙特梭利3-6歲合格教師。喜歡從媽媽的角度,分享如何將蒙特梭利教育落實到家中,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