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當乖孩子只為了「不讓爸媽失望」,但「乖孩子」是最可怕的讚美!

當乖孩子只為了「不讓爸媽失望」,但「乖孩子」是最可怕的讚美!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媽媽經編輯 Angela

父母總希望孩子乖乖的、不闖禍、聽話辦事、循規蹈矩,用老一輩的經驗,恐嚇孩子不聽話地後果就是悲慘。所以當其他大人們誇獎「你家孩子真乖」,對父母來說是莫大的榮譽感。於是,造成孩子認為”自己表現「乖巧懂事」,父母就會高興、會喜愛”的認知。

無限度的自由是溺愛,設定規矩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聽話的乖孩子」和貼心、善解人意是不一樣的,且並不表示父母可以不教養。父母該堅守的〝規矩〞和〝原則〞,就不該妥協。放任孩子,可能會造成他人的困擾。

陳志恆心理諮商師表示:孩子出生便已具備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成功快樂的能力了。父母的任務是催化孩子將這些能力充分地展現出來,而非左右孩子該如何使用這些能力

「乖孩子」是為了獲得大人的讚賞和喜愛

乖孩子為了讓自己討人喜歡、獲得大人的獎賞、減少責罵,於是漸漸懂得隱藏自己的想法,以大人希望聽到的答案、大人希望做到的事,來取悅大人。也因為從小依附父母、走著父母期望他走的道路、過著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安全路線、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不敢說不的「爛好人」,甚至成為生活上不能自主的「媽寶」。

推薦閱讀:建立孩子的「內在權威」以及運用「肯定式溝通」,拒當濫好人

『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情緒勒索

父母以愛之名,代替孩子做決定,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管是「愛太多」還是「管太多」,等同用控制的手段,掌控孩子的一切。

在《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這本書裡,作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12種控制型父母最常見的手段,當這些管教或控制行為「使用過當」,就會對孩子的健全發展有害。

這12種控制包含:食物控制、身體控制、界線控制、社交控制、決定控制、言論控制、情緒控制、思想控制、施暴、剝奪、混淆、操弄。

孩子被強烈控制,所造成的後果:自主性低落、喪失自由意志、加重依賴心、缺乏安全感、對人不信任、沒有做決定的能力、溝通技能發展遲緩、壓抑內心感受、自信心低落、不知如何處理情緒、對他人的強烈情緒感到困惑不解或不耐煩、提高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的風險、衝動控制能力薄弱、覺得不被愛、高度警覺和焦慮。

「愛」,並不是一味的順從

乖孩子從小貼心、順從、為了滿足他人,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壓抑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們不叛逆,不會與父母產生激烈地衝突,(甚至沒有經歷過叛逆期),總是乖乖地接受父母的安排。

然而,長大後如果哪天變了調,就會與父母產生極大的對抗關係。(一種壓抑久了,就會反彈的效應)

如果孩子是在婚後才開始懂得謹守自己的界限,那父母就會認為:是媳婦影響了我的乖兒子。都是媳婦的錯,教我兒子不要聽我的話。於是,埋下婆媳戰爭的地雷。然而,孩子愛父母,並不表示得完全的順從和配合,如果孩子從小就懂得謹守自己的界限,例如哪些私事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就不該完全依照父母的命令、指令去完成,更不要為了當乖孩子而屈服。

當然,孩子在要求「做自己」的同時,必須是在法律內、不侵犯不影響他人,而不是忽略他人感受、可以隨意得罪他人,在胡作非為後高調的說我要做我自己!

推薦閱讀:孩子總是聽你的?心理師:為成全父母的情緒勒索!

當大人以「我是為你好」為前提,太過執著與控制的愛,全因為親子教養關係裡,失去了尊重、傾聽、溝通,只用父母高高在上的權威,把孩子當魁儡控制在手中。前陣子這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很多人共鳴,也讓父母們省思自己的控制欲是否造成孩子嚴重的傷害後果,在發生心碎的事實之前,還來得及預防!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香菇妹&拉比豆 Kinoko & Labito

一朵不願被世界改變的香菇
加上三個寶貝,就是我們的小小世界:)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