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妻:婆婆不願把我當女兒,就像我們不會把她當親媽,都是人之常情
作者\讀者太太 Mrs Reader
英國是否有婆媳問題?
很多人知道我嫁給英國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問我「英國是否有婆媳問題」?尤其是在臺灣受婆媳問題困擾的朋友,特別喜歡問這個問題,想知道除了「外國的月亮可能比較圓」以外,「外國的婆婆是否也可能更好」?
作為一名資深英國人妻,在此我想鄭重澄清這個迷思——「婆婆」這個身分是不分國籍的,所以「婆媳問題」也是沒有國界的。
如果一個婆婆和他的媳婦處不來,主因極可能和他的思想與人品有關,和他來自什麼國家或文化反而沒有必然關係;相反的,如果他和媳婦相處和睦,則是他的觀念與個性使然,和他來自東方社會或西方社會沒有絕對關聯。換句話說,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誤會,一般在互相磨合後會漸漸消弭,而真正跨不過去的,是和文化無關的心結。
我敢這樣說,是因為我住在英國的十年來看了太多異國婚姻裡的婆媳關係,各式各樣、有好有壞。譬如我和我的婆婆情同母女,但我也有朋友從結婚第一天起就不斷被婆婆看不順眼,甚至被問過「臺灣有沒有冰箱?」這種離譜的問題,讓人不禁懷疑這個婆婆不是太沒常識,就是歧視外國人。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英國當然有婆媳問題,就像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婆媳問題,但不代表婆媳問題就一定會發生在每個英國家庭,就像不是每個臺灣家庭都存在著婆媳問題。
婆問題的本質是兩個世代的觀念差異
如果不幸在英國遇到婆媳問題,該怎麼解決呢?我認為看待婆媳問題,不妨把它當作兩個世代間的代溝問題,雖然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只要認清本質是世代間的觀念差異所引發的,就比較不會陷入哀怨的情緒,糾結於自己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
無論東方或西方,婆婆的生長背景和我們有著極大不同。許多婆婆依舊停留在年輕時的傳統觀念,認為女性成為太太和媽媽後,最大的功能與責任就是在家相夫教子,當個傳統定義上的好媽媽。
目前英國社會風氣早已不像婆婆們當年那樣,現代女性無論當職業婦女或全職媽媽都會得到尊重,國家也制定男女同工同酬的法律來保障女性的就業權益。然而,不是每位來自上個世代的婆婆都能將傳統觀念升級成現代觀念,因此在一些婆婆眼中,媳婦如果是職業婦女,而且位居要職,或是事業做得比較大,需要忙碌於工作,就是沒有以家為重心,是很「母湯」的行為。
我的婆婆和許多英國婆婆相比,算是非常開明的長輩,他主張女人要有工作,要有經濟能力,也在我忙於工作時偶爾幫忙分擔育兒責任。某次我要出差飛去法國前,他剛好在我們家幫忙偽單親的讀者先生照顧小龍包,還特地幫我準備一份三明治,讓我帶著在去機場的路上吃,讓我非常感動。但就連如此貼心的婆婆也曾經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這麼常需要出差的工作真的不太好,你要不要考慮換一個?」
在婆婆的想法裡,工作是顧好家庭的前提下才去考慮的。他承襲年輕時被灌輸的觀念,認為女人照顧好孩子和先生是當務之急,行有餘力才出門工作賺錢,這樣的人生和工作型態對女人來說才是最完美的;至於其他像是成就感、自我成長、實現夢想等就業原因,統統不如「能兼顧家庭」這點來得重要。
即使婆婆和我各自對工作的看法不太一樣,但不會導致我們關係緊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只要不妨礙到別人就好。這點我從讀者先生和父母的相處模式中就發現。譬如脫歐公投時,讀者先生投給「留歐」(remain),我公婆則是「脫歐」(leave)支持者,兩方政治理念不同,偶爾會爭辯,但從不曾見他們撕破臉。我想這和英國父母尊重孩子,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孩子身上有關。
婆媳問題的原因與解法
認清婆媳問題是來自兩個世代間的觀念差異後,我們再來探討婆媳問題發生的原因。
一般來說,婆婆之所以對媳婦不滿,許多時候是來自「不希望兒子吃虧」的心態。畢竟兒子是自己的「心頭肉」,套句我們臺灣人最常說的,兒子是媽媽的「前世情人」,想保護兒子、照顧兒子的心情是身為母親一生放不下的牽掛,難免會擔心寶貝兒子是否遇到「壞女人」,或是不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被欺負等。
當這樣的思維框架,與前面提到的「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加乘,很容易上演類似以下劇情:婆婆發現兒子每天上班累得像條狗,回到家還要幫忙太太分擔家務與育兒責任,不但覺得兒子太辛苦,更直接幫媳婦貼上「不盡責」的標籤,卻完全沒考慮到媳婦也是每天上班累了一整天,於是對媳婦心生不滿,從此種下婆媳之間的心結……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發現,看媳婦不順眼的婆婆,很多時候癥結點是「護子心切」的想法凌駕一切,而不是毫無緣由地單純討厭媳婦。所以我認為,要阻斷婆媳問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老公兩人一起用實際行動讓婆婆知道,他的兒子現在過著很快樂的生活,沒有受人欺負、沒有被壓榨、沒有吃虧,如此一來,任何一個心態正常的婆婆為兒子高興都來不及了,也就不會有閒工夫挑剔媳婦。
也許你會說:「有些婆婆就是打從心底不把媳婦當成一家人,對待媳婦和對待自己的兒子女兒有很明顯的落差,那該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凸顯了你對婆婆的錯誤期待。畢竟婆婆本來就和你沒有血緣關係,有點「大小眼」很正常,就像你也不一定會把婆婆當成親媽一樣看待,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我認為,想要打造良好的婆媳關係,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在心態上建立好「婆婆不是媽媽」的心理準備。唯有認清這點,才不會糾結於「為何婆婆對我不如其他人」的迷思。在我的看法裡,比較需要難過的是親生母親對你不好,而不是婆婆對你不好,各位覺得有道理嗎?
當你做好以上心理準備,在經營婆媳關係的路上已經往正面方向前進一大步了。接下來我再分享一些務實操作的小撇步,以備不時之需,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來自上個世代的婆婆何時會說出讓人翻白眼或翻桌的話,甚至做出讓人跌破眼鏡的行為。
【解方1】裝傻就對了
要承認,裝傻是上帝賜給人類的一大武器,無論婆婆發表了哪些不合時宜的言論(譬如「女人在家帶小孩就好了,上什麼班!」),或在重要的家族聚會說了一句非常政治不正確的評論(譬如「還好我的金孫長得不像東方人!」),「裝傻」都是最完美的反應,適用於任何令人尷尬的場合。尤其身為外籍配偶的我們,假裝突然間聽不懂這句英文,絕對是最合理也最順理成章的解決方法。
針對「還好我的金孫長得不像東方人」這句話,我想特別補充,我聽過滿多臺灣太太說他們的婆婆曾在言語間透露這樣的心態,我認為這種時候不需要在心裡上演種族歧視的玻璃心小劇場,因為婆婆可能只是希望孫子長得和自己比較像,和他是不是歧視亞洲人無關。
當然,如果婆婆平常言行就流露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英國高」的態度是另當別論。如果不幸遇到這種婆婆,我的忠告是「保持距離」,反正他不喜歡外國人,你也不需要用熱臉去貼他的冷屁股,尤其英國三代同堂家庭非常少見,想要保持距離其實不難。但我也必須老實說,如果夫家的人有種族歧視的傾向,這場異國婚姻會比較辛苦——不是身為外國人的太太要有堅強的「戰鬥力」,幫自己爭取權益,就是身為本國人的先生要努力調整家人的觀念,並為太太主持正義。
【解方2】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了裝傻外,也可以選擇突然出現「暫時性耳背」,直接忽略婆婆說出不中聽的話,請記得:不需要回應婆婆的每一句話,有時不發表言論也是一種表態。以同樣邏輯思考,如果婆婆做出明顯偏心的舉動,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用特別反應。婆婆不是媽媽,偏心本來就是正常的,就像你也不可能用對待親媽的規格去對待婆婆,何必硬是要求婆婆將自己視如己出呢?
【解方3】交給老公處理
以上兩個方法,目的都是避免和婆婆針鋒相對。和來自上個世代的老人家發生爭執,就算吵贏了,以後見面會很尷尬。再說婆婆活了一大把年紀,早就積習難改,吵贏他的機率根本不高,不用白費力氣。
其實我認為想要消弭代溝,爭吵是最沒有用的,還不如用一些小技巧,譬如讓老公去溝通、讓婆婆和自己的孩子去協調,才會有效。事實上,老公在婆媳關係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個明事理、有擔當、體貼、關心太太、會主動為太太發聲的老公,是不可能讓自己的老婆低聲下氣受委屈的,所以你和婆婆的關係自然不可能太差。換句話說,老公是可以決定婆媳關係良好與否的關鍵人物,因此奉勸所有姐妹們,這點在結婚前就要眼睛放亮仔細觀察。
掌握異國婚姻婆媳關係的原則,其實和本國婚姻一樣,需要多一點同理心去理解上個世代的傳統觀念、多一點包容心去體諒婆婆內心擔憂兒子會吃虧的小劇場,但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另一半是不是個有肩膀的好老公。
以上是一點資深人妻的觀察,提供給所有即將步入婚姻,或剛成為新手人妻的讀者參考。

▲讀者太太解鎖跨文化婚姻:從兩個人相愛,到兩個世界相融的28個真心建議
【遠流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讀者太太解鎖跨文化婚姻:從兩個人相愛,到兩個世界相融的28個真心建議】
推薦閱讀:
婆媳關係中,老公最常惹怒的一句話TOP 8,拜託隊友不要雷!
百年婆媳問題怎麼解?心理學這樣說:從健康的夫妻關係開始
我要回應
2022-09-26 21:48:20
2022-09-26 16:12:30
2022-09-26 15:14:00
2022-09-26 14:28:15
2022-09-26 13:48:10
2022-05-15 07:21:54
2022-05-13 15:18:58
2022-05-13 15:06:02
2022-05-13 15:05:55
2022-05-13 14: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