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寶寶好愛「丟玩具?」研究:他們正在做實驗!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嬰兒通過探索和實驗來學習世界。在認知發展方面經歷了很多重要的階段,這些階段幫助他們理解世界和如何與之互動。
嬰兒可以被認為是天生的科學家
嬰兒出生後不久就開始探索物體的屬性,例如:形狀、顏色、質地和重量等。這種探索幫助他們發現物體的規律性,並開始形成基本的概念和假設,例如:重力使得玩具丟出去,會掉落到地面上。
此外,嬰兒還可以通過「試錯法學習」,例如:當他們嘗試抓住一個物體時,他們會試著調整手指和手掌的位置,直到成功抓住它。通過這種試錯法的學習,嬰兒能夠發現物體的特性和如何與它互動。

▲圖片來源:《嬰兒轉運站》劇照
嬰兒對於物體加減法的理解通常在出生後幾個月開始逐漸發展,研究顯示他們可以辨識物體數量的變化,並能感知到數量的增加或減少。以下是一些相關研究的範例:
- Baillargeon(1991)的研究:Baillargeon使用了一個「遮蔽實驗」,觀察嬰兒對於物體是否繼續存在的反應,研究結果發現,當物體被遮蔽或隱藏時,4個月的嬰兒表現出對物體的存在性有相當清晰的認知。
- Wynn (1992) 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Wynn 在嬰兒面前放置了一個物體,然後再放置一個相同的物體。接著,她把其中一個物體取走,觀察嬰兒是否能夠辨識到物體的數量變化。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嬰兒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感知到物體數量的變化。
- Xu & Spelke (2000) 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Xu & Spelke 讓嬰兒觀察一系列物體的運動,例如兩個物體相撞後彼此分開。結果發現,即使是六個月大的嬰兒也可以辨識出物體運動的基本規則,並能夠預測物體的運動路徑。
- Feigenson, Carey & Hauser (2002) 的研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讓嬰兒觀察兩個集合,其中一個集合的數量增加了,另一個集合的數量減少了,然後觀察嬰兒是否能夠辨識到數量的增加和減少。結果發現,六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感知到數量的增加和減少,並且可以區分這些數量的變化。
嬰幼兒對於物體加減法的理解是逐步發展的
這些研究顯示,嬰兒需要透過多種方法進行觀察和驗證,累積對物體數量變化的學習。總的來說,嬰兒可以被視為天生的科學家,因為他們通過探索、實驗和試錯法來學習和理解世界,這也是認知發展的重要過程。
推薦閱讀:
寶寶還小教不會?5種科學懲罰方法,讓孩子學會「在錯誤中成長」!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