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真的有用?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去「課後修練」釐清這幾點輕鬆決定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新學期已經開始一陣子,在台灣補習風氣興盛,許多家長時常陷入一個思考的迴圈:「是否應該讓孩子參加補習呢?」抑或者「是否該為孩子換一家補習班呢?」
這個議題涉及到孩子的學習成果和未來發展,理當不容輕忽,但是否所有孩子都需要補習?父母該如何評估孩子的補習需求?在本文中,我們將整理了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分享的幾個關鍵要點,來幫助家長更明智地做出補習與否的決策。
補習的初衷為何?
許多父母在孩子上國中時,習以為常地將補習視為不可或缺的學習方式,這種觀念在現代的台灣可能已經根深蒂固。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自身亦有類似經歷,從小一路補習到考研究所,然而補習是否真的有必要?他也提到,當時參加補習並非因為個人需求,而是父母受到社會壓力的影響,認為國中生就應該補習,並未深思疑問。
補習的幫助與反思
在學業成績一直優異的情況下,陳師一度誤以為補習對自己的學習極有幫助,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回顧過去才意識到,有時補習僅是為了心安,並非必然的選擇。這在在強調了補習的效用應該被理性評估,不可過於盲目,也提供家長作為考量的關鍵反思之一。
評估孩子的補習需求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同時亦提供了五個關鍵要點:
首先,釐清補習的真正目的,強調家長應該明確知道補習的目標,以免浪費寶貴時間。
其次,找出孩子的學習困難,這需要與孩子深入討論,找出孩子在學業上的真正困難所在。
第三,評估適合孩子的補習型態,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學習協助,應選擇適合的補習方式。
第四,定時追蹤補習成效,補習的效果應該定期檢視,以確保其有實際幫助。
最後,尋求補習之外的其他資源,學校同儕、老師和線上學習平台都可以是有用的學習資源。
補習雖然可以提供輔助,但並非萬靈丹,最重要的是孩子本身必須具備改善學習表現的動機,並願意付出努力。而補習的成效,也應該受到家長和孩子的共同關注和評估,而不是僅僅追求補心安的效果。這些都在在提醒了家長們在補習決策上要謹慎思考,並且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以建立對自己學習的負責任態度!
推薦閱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