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讓孩子快樂並不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該具備尋求快樂的能力

讓孩子快樂並不是父母的責任,孩子該具備尋求快樂的能力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Playful Chaos Mom

如果你認為讓孩子快樂就是父母的天職,那是時候改變這個想法。這想法會讓孩子變得懦弱,也會讓你錯過培育一位獨立孩子的機會。讓孩子快樂並不是父母的責任,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去尋求快樂的人才是父母真正的任務。

「一名小男孩看見毛蟲很辛苦地從蛹掙脫成蝴蝶。他決定要讓毛蟲舒服點。小男孩幫毛蟲揭開蛹,期待毛蟲破蛹而出化身成蝴蝶飛舞。正當小男孩滿心歡喜地認為自己讓毛蟲很快樂的時候,卻看著未有機會獨力破蛹而出的蝴蝶因為缺乏鍛鍊經驗而懦弱地倒在地上。」

故事源自”The boy and the butterfly”

親子教養,親子互動,快樂,為自己負責

推薦閱讀:孩子要學會獨立,必須靠父母願意放手來成全

作為父母當然想孩子快樂,不用受苦也能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幸福與否都取決於孩子的想法。父母認為是最好的,孩子未必認為是最好的。父母的任務是讓孩子有獨立能力去辨別是非並用行動去追求自己的快樂。教會孩子不要一味等待幸福降臨,幸福是要自己去爭取的。因此,父母的責任不是讓孩子快樂,而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善良,熱心,勤奮,有責任,懂得尊重的獨立個體。

父母們需要知道以下行為都是妨礙孩子獨立的源頭:

  • 奉承孩子
  • 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 過度保護孩子
  • 縱容孩子
  • 過份約束孩子
  • 給孩子過多的選擇
  • 不讓孩子受苦

當然,父母不是要孩子受苦來鍛鍊能耐,但孩子需要機會去經歷挫折和失敗。當孩子碰釘時,我們不是袖手旁觀,而是讓孩子知道有人支持自己去面對困難。這也是培養同理心的最佳方法。

推薦閱讀:有同理心和懂得分享,是父母給孩子最重要的品格教育

例子: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受苦」,孩子會哭,會傷心,甚至憤怒。父母應讓孩子經歷這種「痛苦」來建立她的堅毅性,所以父母不能因為想孩子開心就立刻買玩具給她。孩子經歷過才會明白人生充滿著快樂的同時也有不如意的事情。藉此培養孩子面對困難的能耐和智慧。

面對受挫折的孩子,父母可嘗試保留大人的一大堆理論和意見,因為孩子可能會認為大人只是在炫耀。父母應先給予支持並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所謂支持是瞭解和認同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為了得不到心愛的玩具而痛哭流涕時,我們可以給予她支持:「孩子啊,你是因為得不到心愛的玩具而傷心流淚嗎?(瞭解)我明白你不能把玩具帶回家會很傷心(認同)我們一起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好嗎?」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這只是父母以愛之名義來讓自己好過的藉口。孩子需要明白快樂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Playful Chaos】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你快樂,所以我快樂?讓孩子快樂並不是父母的責任

執行編輯\choya 核稿編輯\Angela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Playful Chaos

修讀美術出身,喜歡Montessori教學,喜歡與孩子從玩樂中學習,喜歡與孩子一起享受人生。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