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呼籲產後母嬰同室了!請把決定權交給產婦決定,否則只是折磨!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產後要不要母嬰同室?這個問題是很多新手媽媽的共同困擾,曾經就有一名新手媽媽在爆料公社發文,說明醫院推母嬰同室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同房媽媽需要好好休息,自己連續兩晚聽見隔壁嬰兒哭鬧,剛生產完的隔壁床媽媽哄整晚,讓整間房的人身心俱疲。
該名媽媽表示,隔壁床因為是二胎,其實一度想要放棄母嬰同室,然而護士卻說:「這樣獎勵就沒了喔!」貼文者大怒!為了一包免費尿布要折磨自己、折磨其他人成這樣?她怨醫院,不要再因為個人房不足,而大推母嬰同室了。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在民國90年開始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希望可以促進母嬰同室,但國內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有近75%的育齡女性認為,親子同室與否應該由產婦決定,或是根本不需要。國健署回應近期將開會檢討政策使其更貼近民眾生活。
產後的媽媽身心俱疲,生產的傷口還沒復原,全身痠痛不堪,大多希望可以有一點休息、恢復的時間,雖說母嬰同室的立意良好,幫助增加母嬰親密度,也方便哺餵母乳,但是以半強迫的方式要求母嬰同室,帶給媽媽的壓力難以想像。台大仁醫施景中醫師去年也曾在臉書提到:「因為所謂『母嬰親善』制度,我一個雙胞胎孕婦的媽媽,產後無法即時分泌足夠奶水,和先生吵架,吵到要離婚,先生氣到失控想掐死寶寶。兩個好人,吵完了,淚眼汪汪看著我,我卻一點幫不上忙。」
圖片翻攝自\Jin-Chung Shih臉書為100元補助逼瘋媽媽?
自民國90年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迄今已有187醫療院所獲認證,而其中一項認證指標,就是24小時親子同室率,獲認證的醫院收治產婦每次產檢可以多補助20元,平均一個產婦能讓醫院多獲得100元的補助金,有些醫院為通過認證,強制母嬰同室,卻扭曲了該政策美意。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就指出,很多產婦都抱怨生產完很累,卻因為醫院強推母嬰同室,讓媽媽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台女連針對近2000名20到40歲育齡女性做問卷調查,關於產後住院期間每天適合的親子同室時間,就有71%認為該由產婦自己決定、3.1%主張不需要親子同室、僅約25%贊同親子同室。
其實孕婦在生產過後,承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壓力,大家都說母乳好,但有些媽媽體質上奶水就是比較少,為了餵母乳辛苦追奶,擠不出來影響情緒,黃淑英也指出,國健署印製給媽媽的「母乳哺育教戰手冊」,一翻開就提到「母乳是媽媽和寶寶愛的約定」,暗示不餵母乳就不夠愛小孩,給產婦的壓力更大,甚至加據產後憂鬱症。
白袍醫生:應該尊重產婦意願
白袍旅人楊為傑醫師在臉書上提到對母嬰同室的看法,他認為母嬰同室本是好事,但要看國情和每個人的狀況來做選擇,太多媽媽因為這個政策被折磨到憂鬱症,卻沒有人可以為他們負責,他並不排斥母嬰同室,甚至自己家兩個孩子都是24小時「父母嬰同室」,「如果說什麼該強制的話,應該是要強致父親跟著放假一起照顧才是吧!」尊重產婦的意願,才不會讓媽媽承受太大的壓力。
台大仁醫施景中醫師也在臉書po文,除了開心國健署終於聽見民眾的心聲,也忍不住質疑強推母嬰同室政策至今,已經造成多少媽媽身心靈上的傷害,並擔憂當年政府曾請來的國外專家,說台灣太落後,國外早已沒有嬰兒室,所以大部分醫院後來都將嬰兒室改成小小一間,若政策修改,未來醫院的嬰兒室能否負擔,也是政府配套中應該注意的一環。
母嬰同室與親子及早肌膚接觸雖然是母乳哺餵關鍵,但對於一些產後媽媽來說,想要「第一次餵奶就上手」並不容易,第一次生孩子、第一次感受到寶貝的體溫,媽媽心中的激動澎湃,想給孩子最好的母奶品質,都是媽媽的本能,也因此在共室中遭遇的挫折感會更被放大,身邊的老公、家人應該盡可能給產婦最大的協助,讓她可以先安心等傷口復原,像是白袍醫生提出的「父母嬰同室」,爸爸可以待在身邊幫忙處理新生兒的大小事,讓媽媽處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下,對追奶也會很有幫助喔!
推薦閱讀:
母嬰同床導致嬰兒猝死?關於母嬰同室,新手爸媽務必注意這十點!
停奶卻被公審?母乳是媽媽傳遞給孩子的第一份愛,但請別用母乳的多寡質疑對孩子的愛
(高雄長庚醫院待產須知):全面實施24小時親子同室
對,生產完的媽媽是相當疲累的,開刀的婦人2小時就要媽媽親自帶小朋友,相當慘忍,產婦的先生也累,要照顧媽媽,還有剛出生的小孩,太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