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觀察3動作 爸媽立刻察覺孩子「安全感匱乏」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孩子在童年是開始培養安全感的重要階段,當孩子充滿安全感就能有充足的自信、樂觀、熱情等正向性格,去面對未知的成長過程。而有安全感的孩子生活幸福指數也會比較高。相反的,若孩子在成長過程缺乏安全感,就會容易養成自卑、敏感、不信任他人的性格,幸福指數相對較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行為呢?爸媽不妨觀察看看孩子是否有以下缺乏安全感的行為?適時的開始補救呢!

▲圖片來源:《Mother》劇照
行為一、習慣抱著熟悉被子或毛絨娃娃
當孩子睡覺時總是要求有熟悉的被子,不論去哪邊睡覺都一定要拿著睡,邊摸邊聞著才能睡著;而且這些依賴之物,孩子是不輕易給別人碰的。類似這樣毛絨或被子的觸感柔軟,會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感覺內心安穩踏實。
或許可能就是他平常很少被陪伴,導致內心安全感這塊有些缺失。因得不到想要或足夠的父母陪伴和擁抱,導致孩子移情相把對父母的依戀感轉移到這些物品上。

▲圖片來源:《再見媽媽又再見》劇照
行為二、睡覺總是蜷縮著身子
孩子蜷縮著身子睡覺,姿勢就像是小蝦米,這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因為胎兒在媽咪的子宮時,孩子就是蜷縮著身子的樣子。因此這個姿勢能讓情緒平和、不感到恐懼。或者孩子突然某天這種睡姿,也可能是白天受了驚嚇或大聲斥責造成,爸媽要耐心安撫。

▲圖片來源:《親愛的小孩》
行為三、吮吸手指睡覺
孩子總是摸著吮吸手指才能入睡,就如同幼兒要吸著奶嘴,都是需求安全感的表現,或是孩子戒掉奶嘴的時間也很長,也是一種徵兆。孩子兩歲後,若還是要求睡覺吸著奶嘴,或是直接用吮吸手指來代替奶嘴入睡,代表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內心焦慮不安的信號。
爸媽可以多觀察並幫助孩子及時處理情緒,如此孩子可以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也不容易出現社交障礙,幫助孩子獲得健康的心理發育。
推薦閱讀: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