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關於挫折教育:父母在孩子挫折時陪伴就好,絕對不是親手為他製造挫折

關於挫折教育:父母在孩子挫折時陪伴就好,絕對不是親手為他製造挫折

教養,挫折教育
圖片來源:美國女孩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Mumu

關於挫折教育

小時候我有一個很崇拜的叔叔, 在一次吃飯席間自豪的說: 「我上次拿我兒子的手去摸牛排的鐵板,這樣他以後就知道這會燙很危險。」 看著他沾沾自喜的臉, 我對他的崇拜瞬間灰飛煙滅。 可惜我當時太小了, 只有本能的感覺到殘忍與不對勁, 吐不出任何反對的話。

關於孩子的挫折教育, 我也是當父母後才開始思考的, 我認為的挫折教育, 是在孩子遇到挫折時, 幫助他能夠找到方法和長出足夠強壯的心志去度過難關, 絕對不是親手為他製造挫折。

有些父母還會對小孩說: 「只有父母才會這樣管你,以後你出社會,誰會這樣對你?」 沒錯喔,出社會如果遇到蓄意傷害的對待,是可以報警的。

想用體驗派讓小孩知道鐵板會燙,有本事就自己摸給小孩看, 讓他看看你手上長出的水泡和痛苦的表情,他也會了解到燙的危險, 直接抓小孩的手去燙,他除了學習到鐵板很燙,他也學習到了「父母會故意傷害他」, 這種教育豈不是更傷人嗎?

還有一派人認為「讓小孩過得無憂無慮太安逸,以後會沒有抗壓能力, 面對不了殘忍的社會。」 殘忍的社會是誰造成的?是充滿愛的人造成的嗎? 還是那些沒有被無條件包容過,所以不會愛的不友善人們?

現實的殘酷,我想讓小孩越晚領教到越好,沒有想幫他們先預習。 我教孩子什麼是愛,社會遲早都會讓孩子知道現實是什麼, 我教孩子現實,是指望社會去教他如何愛嗎?

在我的理想世界中, 不需任何理由,孩子們就應該無條件的被保護。 不應該用教導或是任何名義傷害他們。 有挫折再來面對也不遲, 故意讓孩子有挫敗感,更多時候只是純粹的傷害而已。

社會已然險惡,但險惡不該來自家庭。

挫折教育,父母,家庭

▲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推薦閱讀
父母的「言語」及「行為」讓孩子自我肯定的4種方法
父母給予的負面訊息影響多深?早年傷痕若沒能治癒,將大大侷限人生觀

時報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不要做自己了,你做個人吧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時報出版

時報出版擁有31年文化出版的厚實基礎、穩固的經營體質,未來將繼續以「文化傳承」的精神為依歸,肩負文化與教育的功能,在獲利與理想間尋求最佳之平衡點,一方面要提昇全民知識水平、為後代留下文化資產,同時兼顧讀者各方面的需求,繼續耕耘廣大的華文出版世界,與讀者一同打造知識產業,建立華文出版文化國度!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