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故意踢街友,引發社會譁然!孩子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日前有網友發現,在台北市西門町有一位疑似罹患身心障礙的街友,竟遭高中生包圍,其中一名高中生更直接對街友大吼大叫,甚至出現暴力行為,出腳飛踢街友,暴力行徑引發社會譁然。回過頭來,不禁讓人思考,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竟會讓孩子出現這樣的暴力傾向。
西門町出現學生暴力霸凌街友,社會局嚴厲譴責此行為
日前在社群平台上,出現了高中生暴力狂踹、大吼街友的影片,其中一部影片中,一名高中生對坐在地板上的街友不斷大吼,其他人圍觀訕笑。另一部影片更引發眾怒,一名戴著黑帽子、黑口罩的男子從遠方助跑,朝在西門町的街友飛踢,讓街友氣得上前追打他。這名網友不只是飛踢街友,還不斷出言挑釁。
這兩部影片曝光後,讓網友氣憤指出「欺負弱勢當娛樂?」、「這樣做不會證明自己有多厲害」、「如果這些行為被爸媽或親戚看見,不知道會有什麼感想」。
台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也強調,在自由民主的文明社會中,人跟人應該彼此尊重,嚴厲譴責任何言語或暴力行為、攻擊,以遏止暴力蔓延。社會局也會依照遊民的個別需求,提供生活救助、福利申請與就醫服務。
推薦閱讀:別讓孩子長大變成他人的地獄!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往往來自這3種家庭
不要教出暴力兒,家長教養孩子「3重點」要避免
如今的學生會出現暴力行為,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過去的習慣不斷積累而成的,所以有3種方式的教育應該避免。
1、採取「以暴制暴」:如果孩子不聽話,有些家長會以暴制暴,像是用語言羞辱,或是毆打孩子。如此一來,不僅問題無法解決,還會讓親子關係疏離,甚至孩子會誤以為可以用暴力解決問題。
2、不在乎孩子的攻擊行為: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或許會認為「因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長大就會改了」,或是孩子在打同學時,「以為只是在打鬧,對方沒有受傷,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如果沒有控制孩子的攻擊行為,未來他的攻擊強度會逐漸升高,甚至有可能會拿棍棒來打人。
3、過於溺愛孩子:如果孩子為了搶奪某個東西,而打傷人,有些家長會用「不要跟對方計較,等一下我買更好的給你」,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以為「只要攻擊別人、搶別人東西,爸媽就會再買一個更好的給我」,之後就不斷用這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推薦閱讀:這四種父母的「軟暴力」最傷孩子,一個比一個還狠,妳有幾個?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免費領取 米奇美語幼兒體驗組
迪士尼美語世界在家就能打造沉浸式美語學習環境,孩子體驗學習也能如此快樂!掌握0-3歲語言學習黃金...
我要回應
2021-11-02 02: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