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沈迷手機,易導致自殺率上升!史丹佛教授:父母落實這3點,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癮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有人說,最麻煩的世代不是千禧世代,而是21世紀一群跟著智慧型手機長大的「i世代」。
在1995年到2012年出生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活在有網路的世界裡,今日的大學生國中就有I phone,高中就有I pad,雖然這些3c產品確實解決了許多人們在查找資訊、生活上的各種不方便,但同時間,也在這些青少年身上造成了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憂鬱症、自殺率攀升
根據統計,每天花3小時使用電子產品的人,自殺可能性高達35%,自2007年起,雖然青少年的殺人率有明顯下降,但是自殺率卻明顯上升。
在《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網站上,在2019年發布了一則新的研究,在英國一萬多名的13-16歲的青少年當中,年輕女孩受到社群媒體的影響,遠遠高過了年輕男孩,2012年到2015年,出現憂鬱症狀的男孩增加了21%,女孩則增加了50%。
人際關係變得疏遠、睡眠不足
花越多時間在手機上,會讓青少年越來越抑鬱,統計結果顯示i世代的青少年,普遍減少了出門、約會、打工的人際交流活動,2015年曾經調查,當時的高中生只有56%在約會,但1966到1980年出生的X世代,高中生約會的比例高達80%。
I世代的社交生活,大部分都在手機裡發展,他們有越來越多時間待在家,卻沒有與父母更加的親近,睡眠時間也沒有變的更長,一般來說,青少年每天最好睡足9小時,但在2015年調查顯示,當時青少年睡不到 7 小時的人比 1991 年多 57%。
如何幫助孩子戒掉手機成癮?
其實,已經有很多的父母意識到電子產品對孩子會造成負面影響,但是一般父母處理的方式大多比較極端,比如直接把孩子的手機搶走、拔掉遊戲插座、強制關機等等,但是這些方法,其實只會對孩子的成癮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師尼爾·艾歐,研究了多年的科技與心理之間的關係,得出了一個結論:「未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注意力和生活,都會被科技產品所掌控。」也因此尼爾說,現代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其實,培養孩子專注力最好的方式,不是「讓電子產品消失」,而是要找到孩子沈迷電子產品的根本原因。
孩子的心靈就像身體一樣,需要足夠的營養,當營養缺乏,也就是心靈無法得到滿足時,孩子就會從外部去找尋方式滿足自己,而手機裡的世界,正好滿足了他們一切所需。
因此,尼爾提供父母三種方式,從給予孩子這些「心靈營養素」,來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重新對現實世界充滿興趣,願意從手機沈迷當中醒過來。
1.讓孩子擁有自主權
孩子對於自己所能掌控的事情,其實會充滿高度的興趣,自然也會將極高的注意力放在事情上,然而許多父母,對於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起居、課業、未來發展、婚姻關係,都幫忙安排的好好的,孩子的生活中沒有值得他們費心、花興趣去經營的事情,也就只能將注意力放在手機上了。
因此尼爾建議,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自主,自己決定要學什麼、穿什麼、吃什麼,在手機的使用上,也給孩子空間自己去訂定一套規範,一旦他們違反,就要承擔自己訂下的懲罰,父母不必暴怒、扮黑臉,孩子基本上會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
2.讓孩子感覺自己有足夠的個人能力
當孩子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時,個人感受一定是好的,但現今有許多時候,孩子的這種因個人能力所給予的滿足感,正在逐漸失落,取而代之的是批評,或是提醒自身需要改進的地方,時間久了,他們會感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任何的能力。
而在遊戲的世界裡,各種打怪、累積積分、破關,輕易就給予了孩子這種滿足感,更甚是認同感,讓他們得到了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
尼爾建議,父母可以轉而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在過程中適當的誇獎、鼓勵他們,讓他們感覺自己在自己喜歡的方面,能獲得成就感。
3.讓孩子多與同齡人互動
社交互動,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個人社交能力,甚至是更多感覺自己被愛、被需要,然而,現代父母因看見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社會事件,而限制了孩子去外結交朋友的行動,孩子因此失去了許多與同齡人互動的機會。
尼爾建議,可以創造更多機會,讓孩子與同齡人互動,並且在受到足夠的保護下,讓孩子更多認識朋友、建立關係,減少孩子的注意力與社交能力,轉往網路媒體的機會。
參考資料:
1.Roles of cyberbullying, sleep,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mediating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use on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among young people in England: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data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hi/article/PIIS2352-4642(19)30186-5/fulltext
2.草莓族不可怕,更恐怖的是 i 世代: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5671/i-generation-description
推薦閱讀:
慟!手機被砸11歲兒子跳樓「死給你看」!比毒癮更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成癮
哈佛心理學家:這七個時間,你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心理學揭秘:4招讓孩子睡得更香甜!父親參與睡前儀式帶來的驚喜效果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父親在孩子的睡眠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不僅在情感連結方面有所影響,還對孩子的睡眠習慣...
自拍修圖才敢上傳、每天盯著按讚數!研究揭青少年「缺讚」超憂鬱
作者\優活健康 青少年總會在社群媒體上放自拍照、發文記錄生活,為了能獲取更多認可,大部分的人都會將自拍照過...
優秀的孩子背後,是一個不容易的媽媽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優秀的孩子往往背後有一位默默奮鬥的媽媽。這位母親在孩子成就的背後付出了大量的心力,她是...
孩子做任何事都不敢讓你知道?因為你太愛打擊他們了。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在家庭中,孩子經常保持神神秘秘的態度可能是一種應對機制,可能與他們感受到被打擊有關。 ...
愛的確認:向孩子說「很高興你是我的孩子」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而對孩子的喜悅和肯定是建立積極親子關係的...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