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作家投稿 » 懷孕與教養 » 黑白臉的教養方式比較好?其實最重要的是…

黑白臉的教養方式比較好?其實最重要的是…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張閔淳  諮商心理師

因為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動手就將同學打傷,家長、導師也因為這件事都被找到了學務處,這時我也被邀請參加了個案會議,希望可以在會議中給予父母一些管教上的建議,也希望在會議上能評估孩子的身心狀態有沒有需要到醫院做更進一步檢查。在會議上聽著父母及老師講孩子在家中與在學校的狀況,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樣的一段話。

媽媽:他在家其實很乖拉,我講話他雖然會耍賴、會拖,但到最後他都還是會去做,但是遇到他爸爸就不是這樣,只要他爸一叫,他馬上就會去做,因為他比較怕爸爸。

爸爸:對阿,在家我是黑臉,她是白臉(指著媽媽),小孩在家比較怕我,因為我會打他。

媽媽:我都跟他說不要打小孩。

爸爸:那沒辦法啊,你就很寵他,讓他做錯只要跑去跟你求饒就沒事,老師,你們知道嗎,有一次小孩犯錯,她因為怕我打小孩,跟小孩一起瞞著我。

老師:爸爸、媽媽你們兩個對小孩態度差這麼多會讓小孩更難教。

爸爸:那不然要怎麼辦,總是要讓他有怕的人,難不成要我做白臉媽媽做黑臉嗎?

這對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相信在許多家庭中也出現同樣的情況,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慈母嚴父」:父母一人扮演黑臉一人扮演白臉的管教方式,為了是讓孩子有一個怕的人,以便在孩子犯錯時有一人能夠約束孩子的行為。

這樣的教養方式究竟好不好?

這是我很常被家長詢問到的問題。我經常回應父母,扮演黑白臉的管教方式並沒有好與不好,重點在於這樣的方式對孩子平時的行為、型塑的價值觀所產生的影響是什麼?許多用黑白臉的教養方式,往往忽略了教養的一致性,而這通常才是導致父母越來越難以對孩子行為產生約束力,並且讓管教變得棘手的主要原因

推薦閱讀:從了解開始,找到適合自己與孩子的教養模式!

黑白臉在教養上的不一致會讓孩子產生哪些影響?

1.孩子出現言行不一的現象

父母教養不一致的現象,孩子會容易出現鑽漏洞並且在不同人面前有不一樣的行為表現。這是因為在家中,父母管教態度不一,孩子也學習到在爸爸面前及在媽媽面前說什麼樣的話最不會讓自己受罰,而這樣的行為模式帶至學校,行為就容易跟著不同師長而展現出不一樣的態度,因此孩子可能會在不同人面前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與應對方式。

校園實務中也經常發現,這類的孩子每當自己做錯事時,容易出現隱瞞事實、說謊、言行前後不一的狀況。

2.白臉難以施行管教

黑白臉對孩子管教另一個嚴重的影響是,扮演白臉的角色往往在日後的很難施以管教的功能。這原因是由於扮演白臉的角色,常常對孩子的行為是較為包容與溺愛,而該形象在孩子心中也已定型,因此即便孩子犯錯需管教時,孩子知道我們不會處罰他,另一方面是我們自己也認同了自己當白臉的角色,處罰則留給扮黑臉的另一方,因而延誤對孩子立即管教的重要性

例如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這樣說「等XXX回來我要跟他說」、「被XXX知道你就完蛋了」等話,但往往等到另一方對孩子施以管教時,早以過了時效,降低了管教的效果。

推薦閱讀:孩子每個階段適合的教養方式不同,父母要有彈性應變!

3.角色形象型塑後就很難改變

父母長期以黑白臉的管教方式,孩子內在對父母的形象也會跟著定型,孩子對黑臉的一方,可能會因為害怕被處罰導致無法真誠表達,致使親子關係較疏離、害怕權威角色,而對白臉的一方雖對孩子較容易感受到溫暖,但容易導致孩子易觸底線、較無規範與行為約束。孩子對於父母角色的印象將會影響長久,並且容易將這些行為模式類化到與其他人際關係上。

4.重點不是誰黑誰白,而是教養一致

有些父母心中會有疑問,既然已經分了黑白臉,勢必一定有一方較嚴格,一方較溫暖、包容,這兩者怎麼做到一致?

首先,先提扮演黑臉一方的父親或母親,不要忘了只有在孩子犯錯時才需要拿出較嚴肅的一面,平時仍可以與孩子保有良好且親密的關係,實務現場中很常遇到家長出現一個迷思是「我既然扮演壞人的角色,就要時時讓孩子怕我」這會大大影響親子關係,黑臉的一方需要特別留意的是與孩子情感間的交流,即便孩子犯錯,事後也不要忘了可以給孩子一些溫暖與關懷。

而「堅定」與「原則」是白臉父母最需要注意的部分,孩子容易觸碰底線是因為了解到「就算我這樣你也不會怎麼樣」也因為這樣的心態,讓白臉父母較難以施與管教,父母要瞭解到,就算是扮演好人、原則與立場不會因此改變,需要傳達一個觀念給孩子的是「雖然我沒有其他人嚴格,但不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做。」

大大創意】授權轉載

執行編輯\choya 核稿編輯\Helen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大大創意

女孩變媽媽,從懷孕,生產,哺育,教養...,大大創意有最專業的專家,提供媽咪最好的建議,陪伴媽咪一路升級 !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