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怕叫錯親戚?記住「5稱謂1規則」迎戰親戚來訪,這篇必收藏!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過年快到了,家族這麼多的親朋好友,可能我們要去別人家作客,也或許親戚要來家裡作客,很多長輩確實都好久不見有些遠親甚至沒有見過面,面對來訪親戚的稱呼,實在太多記不住,這篇必收過年一定超有用,再也不怕叫錯人。
記住這「5個稱謂+1個規則」,輕鬆應對來訪親戚的「你記不記得我是誰」提問!不過對孩子們來說,要一下記住家族所見到的每一位長輩,實在不容易,所以孩子們只要有禮貌的向長輩打招呼,不論稱謂對錯他們都表示禮貌了,應該要對有禮貌的表現給予鼓勵,當他們下一次再見到親戚時,也會熱情的跟對方問好喔!
推薦閱讀:為什麼「過年」會讓人感到心理壓力?帶妳看「春節症候群」的真相
親戚叫法:爸爸的同輩親戚 – 阿伯、叔叔、姑姑
跟爸爸年齡相仿的男生,我們稱呼阿伯或是叔叔都是可以的,女生就更好記了,一律稱呼為姑姑準沒錯!
親戚叫法:阿公、阿嬤的同輩親戚 – 稱呼加上「公」、「婆」就對了
跟阿公同輩的親戚,對爸爸來說男生一樣是「叔、伯」的稱呼,我們只要再後面加上「公」就對了,像是「叔公」、「伯公」女生的話對爸爸來說一樣是「姑姑」因此在後面加上「婆」即可,也就是「姑婆」,阿嬤那邊的親戚也是如此,爸爸稱對方「阿姨」,我們就稱她「姨婆」,爸爸稱對方「舅舅」,我們就稱他「舅公」。
親戚叫法:媽媽的同輩親戚 – 舅舅、阿姨
媽媽的同輩親戚,女生一律稱「阿姨」,男生一律稱「舅舅」,如果我們想要區分得更清楚的話,對於媽媽的表兄弟姊妹,也可以稱為「表舅、表姨」。
親戚叫法:外公、外婆的同輩親戚 – 原則上跟阿公、阿嬤的同輩親戚稱呼一樣
只是以前為了清楚區分是爸爸那邊的親戚還是媽媽這邊的親戚,因此在稱謂前會加上外字就知道是媽媽這邊的親戚,不過兩邊的親戚也因為爸爸媽媽結婚而成為我們的長輩,都算是我們的親戚,其實也不需要分內外,只要看到有人來訪親切禮貌的打招呼即可。
親戚稱謂必須記住的5稱謂1規則
- 爸爸的兄弟姊妹:阿伯、叔叔、姑姑
- 媽媽的兄弟姊妹:舅舅、阿姨
- 規則:爺爺奶奶同輩分的一律加「公」、「婆」
推薦閱讀:要孩子打招呼之前,大人不能先無禮!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親戚叫法超難記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