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審視溝通方式 引導孩子成為有原則的人
作者\波格菈卡.韓丁格
審視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回想一下,和孩子說話時,你多半是用禁止和命令的語句呢? 抑或是輕鬆地和孩子交談?
不妨和孩子多聊聊你自己的童年往事,分享自己今天經歷了哪些事,或把為什麼做某件事的原因解釋給孩子聽;你也可以對孩子的一天表示興趣,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朋友。關鍵在於,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要僅止於教養的層面,有時候也應該讓你們的溝通成為愉快的對話。
由於孩子主要透過模仿來學習溝通的方式,所以我鼓勵家長們,常在孩子面前與他人交談閒聊。當然,你與伴侶之間的溝通方式,對孩子也影響深遠。
這裡有一個發人省思的小故事:曾有人問法國前外交部長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為什麼不結婚?
他回答:「許多年前,有一次我坐地鐵時,不小心踩到一位女士的腳,我都還沒來得及開口道歉,她就破口罵道,「蠢蛋,你沒長眼睛嗎! 看看你踩在哪裡!」這時她抬頭看見我,突然雙頰發紅地說,哦,尊貴的先生,對不起!我以為是我老公踩的!」
建立規律的日常生活,並通過「儀式」來鞏固規則
想要豐富的日常生活,可以透過明確的條理來建構,並且將令人開心的事物化作「儀式」帶入日常。
不論是早晨起床後互道早安、放學回家時的親吻、睡前說故事或星期天共進的家庭早餐,這些對孩子而言都同樣重要,而且無法被替代。
問問你身邊的朋友,他們家中有哪些日常例行的活動或節日習俗,效仿一下別人的好點子,從中掘取靈感。
你也可以回想一下:年幼時你特別喜愛家中的哪些日常習慣和節慶活動? 你曾經在朋友家中,經歷過哪些特別美好的習俗儀式?
神學家古倫神父(Anselm Grün)寫過一本介紹許多原創性儀式點子的書。愉悅的儀式不僅對孩子很重要,對夫妻關係、朋友間或單身男女也同樣不可或缺。
儀式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奇妙的光彩,並且能穩定心靈,不過有個前提:儀式需要特別的地點和特定的時間,並且要能讓參與者樂在其中。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意義療法大師的5個心法,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的勇氣
推薦閱讀:
【商周出版】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意義療法大師的5個心法,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的勇氣】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