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AI世代的創意教養】逆向思考:挑戰基本假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AI世代的創意教養】逆向思考:挑戰基本假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電玩
▲圖片來源:《全職高手》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埃亞爾.多倫

我們心中對好的、正確的育兒方式已有定見,若我們對這些定見提出質疑,會發生什麼事?好的逆向思考會盡量提出與心中定見完全相反的思維,但前提是我們找到的反面觀點必須具有說服力。若我們無法接受反面觀點,就無法換個方向或角度去檢視現況。其實逆向思考是自己跟自己「辯論」,目的是感受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去詮釋現實。讓我們挑幾個常見的、父母固有的基本假設,用完全不一樣的方式檢視它們。

基本假設:育兒會限制(有時甚至會妨礙)父母個人進步與發展的能力。

逆向思考:育兒是藉由對另一個人類的成長負責,獲得個人進步與自我探索的機會。教學相長,教導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將育兒視為一個機會,可使你以觀察者的角度重新體驗童年與青春期——藉此機會思考生老病死,了結應該了結的事,打開應該打開的結,用不同的、全新的角度理解情況。

基本假設:育兒是耗盡心神的任務,主要伴隨著擔憂與責任。

逆向思考:育兒挑戰確實不輕鬆,但可以防止我們變得過度自我中心。因此,育兒能為我們帶來生存意義與幸福感。照顧他人會激勵我們積極進取,若深入思考,會發現這件事亦能帶來自信與滿足感。

基本假設:育兒在本質上是一種限制,使我們無法從寬廣、多元的視角觀察自己的人生。

至少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育兒朝我們「步步緊逼」,限縮我們的視角。

逆向思考:寶寶出生的頭幾個月,我們確實滿腦子都是「寶寶」、「餵奶」、「睡覺」、「輪班換手」。但這是我們為育兒付出的代價,育兒邀請我們為平時的自己添加更多「個性」與「角色」。育兒提供不同的視角。思考一下「改變前」與「改變後」的自己,也思考一下現在的你在處理工作與家庭任務時使用怎樣的視角。

基本假設:好爸爸/媽媽很早回家陪伴孩子。

逆向思考:好爸爸/媽媽能夠判斷對他們和孩子來說,哪些情況必須陪伴彼此。好爸爸/媽媽有能力做出這樣的判斷,並且正確定義哪些時刻才是真正重要的家庭時刻。

為了讓這個主題更加明確客觀,我想繼續追問:花較多時間陪伴孩子的父母,就是比較好的父母嗎?我們已經看到有研究證明未必如此。這個問題也包含父母的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不是為了補償,是不是想要掌控孩子,是不是焦慮大到不敢讓孩子獨立?還是說,他們單純想要專心陪伴孩子?

事實上,父母經常趕著參加各種活動、聚會或班親會,卻沒有停下來問自己:這件事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說不定孩子覺得這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我記得有次我放下手邊的事情,用最快的速度趕去艾隆娜的學校出席一項活動。她驚訝地抬頭看我一眼,隨即又回去找她朋友。還有一次我沒辦法參加一個我覺得不重要的活動日,結果艾隆娜覺得很受傷。原因很無聊:她最好的朋友的爸爸有去,他帶領的那支隊伍(是艾隆娜的敵隊)在尋寶遊戲中獲勝。

我們必須明白當爸媽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要以盡善盡美為目標,我們將得到更多收穫——停止無謂的奔波,判斷輕重緩急,找到真正「有意義的時間」,如此一來我們肯定能找到時間靜靜地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閒晃、凝視、擁抱、歡笑。孩子會從你身上學到至關重要的一課:你不需要不假思索去追求別人說我們應該/必須追求的東西,只因為這是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別人能夠接受的事情、大家都這麼說。如同管理者,父母沒有(也不會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每一項任務。想要藉由管理時間做完每一件事,肯定會在距離目標還很遠的時候就已累垮。

基本假設:無論怎麼努力,育兒就是一種帶有罪惡感的任務。

逆向思考:或許真是如此,但罪惡感也是個好機會,能用來檢視禁錮我們的基本假設。或許也可利用這個機會調整系統,找出可以修正的其他面向。

前面提到幾個為什麼育兒會伴隨罪惡感的有趣原因,例如我們寧願感到歉疚,也不希望自己在孩子的命運中不夠重要、不夠有影響力。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深層罪惡感,以及我們強烈渴望扮演受害者而不是加害者的角色。無論原因是什麼,我們都應該對育兒觀念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獨立思維,例如「好爸爸/媽媽」、「平衡的育兒方式」、「快樂童年」、「快樂家庭」等等。

我在演講的時候曾遇過一位煩惱的母親問我如何處理罪惡感。她是職業婦女,我問她從事什麼工作,她說她是食品業的行銷人員。我問她:「你曾經花費多少時間幫產品尋找理想的超市貨架位置?」她笑著說:「非常非常多。」「你曾經花費多少時間思考你照顧小孩和處理生活大小事的最佳定位?」她坦言:「沒那麼多。」

我告訴她:「只要把你為新零食找貨架的精神、專注力與腦力,分一點點出來思考你的育兒觀就行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但我每次使用這個例子都會試著幫助父母反思並提醒他們,其實他們在工作上都能視需要換個角度思考,偏偏碰到育兒與家務事的時候卻很少這麼做。

教養,親子關係,陪伴

▲AI世代的創意教養: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推薦閱讀

就算新手父母壓力山大 也千萬別對小孩說這句話!

孩子需要金錢支持還是父母陪伴?心理學三理論分析

木馬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AI世代的創意教養:以色列教育專家全新未來人才培育提案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