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齡談教養 » 一則典型的家庭故事:隱藏在「為你好」的羞辱創傷,會傷孩子一輩子!

一則典型的家庭故事:隱藏在「為你好」的羞辱創傷,會傷孩子一輩子!

創傷,教養,父母
圖片來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周慕姿

在這裡,我想要用一個典型的家庭故事做例子,讓大家了解羞辱創傷是怎麼運作、影響我們的:

阿強小時候是被爸爸打大的。前面有兄姊、後面又有弟妹的阿強,因為課業表現不如哥哥姊姊,爸爸常羞辱他怎麼那麼笨,「連這個都不會,幹麼不去死一死」。因為大家都怕被爸爸打,所以哥哥姊姊也不敢替他講話。

被爸爸打完之後,媽媽會到房間來幫阿強擦藥,一邊安慰阿強:「爸爸也是愛你。他是愛之深,責之切。」阿強的內心其實極為混亂。

他看到爸爸,就覺得好害怕,爸爸會因為他的害怕而更生氣,打得更凶;媽媽說,爸爸會這樣打他是為他好;可是爸爸也會打媽媽。一邊哭著的媽媽,一邊對他說著:「爸爸是愛你的。」

他看著媽媽的傷口和眼淚,覺得一切都很諷刺。但他沒有再說什麼,因為某方面他知道,他說什麼也沒有用,不會改變這一切。要不他就是努力避開爸爸,或是像兄姊一樣做到爸爸的標準,讓自己不會被打、被羞辱;要不就是安慰自己:「爸爸也是為我好」,然後努力去爭取爸爸的愛。

但此時阿強感受到的是:「家裡是不安全的,父母是不可靠的,沒有人會理解我、保護我,可能還會傷害我。」

然後,阿強選擇忍耐,不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讓自己沒有感覺地面對父母的要求與傷害,盡可能讓自己有用、獨立、靠自己,也盡量不要讓他們注意到自己,這樣自己就安全了;不要太期待他們的溫情,否則只有失望而已。

對他而言,他只期待趕快長大,可以離開這個家,得到自由。

上大學後,他自己打工、賺錢,希望自己可以趕快獨立,不用依靠家裡。開始工作後,他遇到了一個女孩,溫順、好說話,他覺得對方是個適合結婚的對象,然後就結婚了。

結婚之後沒有多久,他們生了一個孩子。阿強很努力地賺錢,因為他認為,表現出有用,應該是維繫關係最好的方式。畢竟他從與父母的關係中學會,只要他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不會有人來煩他、不會有人對他失望或覺得他不好。

這樣,他就安全了。

但久了之後,妻子對他的抱怨愈來愈深,阿強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只好更努力工作,讓自己回家的時間愈來愈晚。他覺得,只要自己做好自己該做的、減少出現在妻子面前的機會,對方就愈不會對我失望或抱怨。

只要讓自己不被注意到就好了。

當阿強因為爸爸羞辱他的聲音響起,讓他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做什麼都會失敗時,他就更投入工作,彷彿工作是他的一切。後來,阿強的兒子漸漸長大。阿強曾隱約聽妻子說,兒子在小學就會打架、欺負同學,妻子不知道該怎麼辦。

阿強偶爾會想管教孩子,但很少跟兒子相處的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說些大道理。

兒子沒說話,但一臉不耐煩。

阿強很不安,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這樣,到了國中,兒子和人打了群架,被學校勒令留校察看,請家長領回。到了學校,老師對著阿強數落了他兒子一頓,且有意無意地暗示兒子會這樣,是因為家長教導不善。

那個當下,一種熟悉、非常難忍的負面感受升起。阿強氣急敗壞地把兒子帶回家,然後毒打了兒子一頓。

「我的臉都被你丟光了!」

然後,打著兒子的阿強,突然發現,自己好像以前的爸爸。

「我打你是為你好!」想說出這句話的阿強,看著兒子憤恨的眼神,發現自己什麼都說不出口。

阿強的確是羞辱創傷的倖存者。而他內心升起的那些難忍的感受,還有時常表現出的情緒隔絕、退縮與麻木感,都是羞辱創傷的症狀之一。而遭受羞辱創傷的人們,會出現怎樣的症狀?這些症狀又會怎麼影響我們呢?

創傷,教養,父母

▲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寶瓶文化】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

推薦閱讀
父愛不缺席、母愛有邊界,再好的幼兒園教育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先放糖、再放鹽、再補鈣,有遠見的父母請做這3件事!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專欄作家

想投稿想分享,媽媽經專欄作家換你當!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