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12歲生日感謝了所有人,除了我…如何面對想「逃離父母」的孩子?
作者\西瓜媽媽
前幾天看到一條熱搜,頗為扎心。
就是在新綜藝《春日遲遲再出發》裡,在大家印象裡懟天懟地的傅首爾聊到自己兒子時,語氣出奇卑微。她講了自己兒子12歲生日時,自己花了很大力氣邀請一大堆同學給兒子過生日。
沒想到,兒子當天發朋友圈感謝了所有人,唯獨沒有感謝她。更讓老母親心塞的是,這條朋友圈還是傅首爾從朋友那得知的。也就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把自己封鎖了。
事後,傅首爾還在微博發了這麼一段話:做媽媽就是才剛剛學會和兒童相處,他就「咻」長大了,於是又得琢磨怎麼和青少年相處。我兒子封鎖我可逗了,不封鎖我們共同好友,被我發現了。
我問:為什麼封鎖媽媽?
他回答:總有些感慨不想被父母知道呀!
這時候很關鍵,我腦中電光石火,不能展現控制欲說「我就要知道」,也不能出言諷刺說「就你那點破心思」,更不能有仇報仇說「好,那我也封鎖你」……
我只能弱弱地輕描淡寫地問:哦?比如哪些感慨呢?
他說:我都十二了還想套我話啊?能不能尊重一下少年的智商?
傅首爾的沮喪,可能很多父母正在經歷。趕上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一個渣男還懂得扎父母的心。
封鎖父母,其實是在降低溝通成本
大膽猜一下,朋友圈有多少人封鎖了自己爸媽?
答案是高達52%!一半以上啊!
一個社會試驗平台「大樹君」曾經做過一期視頻,他們讓一個中年女性扮演媽媽,拿著手機隨機問路人:
“我看不到我孩子的朋友圈,你可以幫我看看怎麼回事嗎?”
大家很小心翼翼地告訴她,被兒子封鎖了。媽媽扮演者很委屈地說:“我就想看看,她高興吧,我跟她一起高興。”
年輕的路人安慰的同時,說了這麼一段話:孩子有些情緒不想讓父母知道,因為你們知道了,會擔心。40歲的年齡,看20歲的事,大家見解不一樣,溝通會有折損,情緒就會有衝突。
客觀來說,這事也不能全怪孩子叛逆。
這一二十年,我們的社會變化太快了。我這個自詡互聯網重度用戶的人,打開網站都快要看不懂大部分的梗了,更別說那些視頻了。可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浸泡在這些文化里,通明點的父母最多能做到尊重、放彼此自由,但在一些比較傳統的父母眼裡,就是幼稚!瘋癲!危險!
孩子朋友圈封鎖父母,也是在避免讓父母受到驚嚇。
如果孩子意識到和父母溝通起來困難,這種方式反而能有效避免自己和父母的價值觀產生衝突,從而影響親子關係。這麼想想,是不是就好受很多了?
這一代孩子,自我意識更強
總聽人說,華人的親情就是相互羈絆。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是聽著這些舊的親情腳本長大的,什麼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孩子努力考取功名投桃報李。
可是孩子這一代人,從小就被灌輸了更多的自我意識。對這件事感觸最深的,就是在看《女兒們的戀愛》時,金晨和她爸爸的相處模式。
金晨爸爸會千方百計通過各種方式,包括通過女兒身邊的好友打聽女兒的工作。但爸爸越是步步靠近,女兒越是想逃離。金晨對著節目組袒露道,和爸爸相處最大的困擾就是爸爸總是打電話打聽她的工作和生活。為了避開這種打擾,金晨甚至選擇不回短信,不接電話,朋友圈封鎖父母。
金晨不懂爸爸的愛嗎?
當然懂!她在節目裡對著給自己念信的父親深深地鞠了躬,眼裡飽含熱淚。她只是不知道怎麼去回應這份沉重的愛。
這一代的人,其實更看重自己存在的空間和內在的自由。進入青春期,他們會不甘心做父母眼裡的乖寶寶,言聽計從。他們更需要隱私權,是個人空間,過度的擔憂窺探只會讓他們窒息。
所以我一直覺得,當父母最需要的成長,是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存在。同時,我們也是人,孩子一出問題沒必要老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父母和孩子之間,需要從共生關係裡剝離開來,才能做到完全獨立、充分和解和相互理解。
比做什麼更難的,是不做什麼
李玫瑾老師說過,父母遇上青春期的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閉上。
其實無論孩子多少歲,尊重孩子的邊界,就像母雞不去觸碰未出殼的小雞。所以比起做什麼,重要的是不做什麼。
我知道這對很多父母(包括我)來說,很難,真的很難。但對孩子有信心,讓孩子去冒他們該冒的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愛。我們當然會在無數的夜晚輾轉反側,擔心他們此刻人生正在經歷什麼。
但為人父母,這份焦慮是自己必須承擔的。
養孩子真的不難,和孩子相處才是千難萬難啊~
共勉!
來源:小小包麻麻
推薦閱讀:
我的孩子,平凡的很不平凡!給考試季焦慮家長的一封信
總想教育出聽話的孩子,自己最後變成了怕孩子生氣的聽話父母
【西瓜媽媽】授權轉載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美白總是效果不彰?皮膚科醫師整理3大美白攻略 這個秋冬輕鬆變白!
每個想變美的女生不是在美白的路上,就是在學習如何美白,誰不想有一張白淨透亮的臉蛋呢?但是美白就像...
吐槽孩子的長相,也代表愛孩子?當長輩嫌孩子醜,妳會怎麼做?
作者\橙子 記得有一陣子,每次我在社群軟體上發兩個孩子的照片,都很害怕看到我媽留言,因為她...
會讀書不一定有天賦!用對8個方法,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霸
作者\凱叔講故事 作者| 張惠姍 我家兒子讀小學一年級時,有一天,他冷不丁跟我說: ...
爸媽離世後,手足就不來往?教養兒女不可輕視的「態度」,避免孩子走上後路!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不少人都是身邊的兄弟姐妹,也許你也有過相同的疑惑,...
「全家一起吃飯」有多重要?陷入心靈泥沼的孩子,能因這些瑣事重新振作
作者\最上悠 我想讓那些關係不好的父母與子女,能夠瞭解「全家人圍著餐桌一起用餐的重要性」。...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