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女人我最大 » 別人的看法真的重要嗎?甩開「過度解讀症」,學習與情緒共處

別人的看法真的重要嗎?甩開「過度解讀症」,學習與情緒共處

過度解讀症,不安,情緒
圖片來源:華燈初上 劇照。

FavoriteLoading收藏文章

作者\女子學

我們只要事情不如預期,或對周遭發生的壞事開始有了不安感,就會開始在腦中上演無數種小劇場,負面情緒愈積愈多,最後讓自己深陷因「太在意而過度解讀」的泥淖。

別人的看法真的很重要嗎?

有的人在傳訊息給他人後,只要對方沒有馬上回覆,或是己讀不回,甚至是不讀不回,腦中就開始冒出「他是不是覺得我很煩?」「他是不是不在乎我?」這類的自我否定的問句,與此同時,又會有另一個聲音出現,「不會的,他只是在忙,或是他睡著了?」,試著說服自己,頓時,臆測的辯論大賽在腦中展開循環,最後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有社交焦慮的人很容易就將他人的反應做出負面理解,也有些人因自卑或自負,而過於依賴外界的評價,前者需要源源不絕的正面評價來平衡自卑感,後者則是要透過無數的讚美來支撐自我吹捧的心態。這些因他人而感受到的不安情緒,常會讓人不由自主地陷入焦慮的深淵,也就是說,我們有時候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觀感,只要他們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過度去解讀這個情緖,那個行為是不是有什麼特別意思,或是有暗示什麼,然後就會無止盡地猜想。

把對他人的注意轉回自己身上

我們無法很明確地理解別人的想法和行為,更沒有辦法完全猜中某一個人在想什麼,會「過度解讀」也是人之常情。可是當「過度解讀」開始侵蝕我們的情緖,進而影響生活時,就要有所警覺,因為我們己經扭曲了人際關係的樣貌,認為只有勉強自己去配合他人,才不會被討厭,或獲得好評價,完全把自己搞得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甚至是悶出病來。

其實,很多時候,他人的一言一行是與我們無關的,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試著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找到產生「不安」的源頭,也許無法消除,但可以學著控制它們,透過一次次的練習,每次有些許進步就能為自己添上自信心。

此外,我們要讓自己「專注於當下力所能及的事」,不去計較之後的結果,這樣也就不會去跟他人比較,而讓羨慕、嫉妒跑到腦中搞怪,胡思亂想地製造出紛亂的小劇場。就算有時內心受到了衝擊,我們也要撫慰自己,想著「只要不危及生命,失敗了也沒關係」來緩解焦慮,慢慢地讓心回到平靜的狀態。

女子學】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甩開「過度解讀症」,試著控制不安情緒,溫柔地對待陷入焦慮泥淖的自己

推薦閱讀
「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愛是尊重眼前個體,別讓愛變成情緒勒索!
30 歲後的妳「應該」是什麼樣子?「階段性人生」是參考但不是絕對!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女子學

《女子學》在女力崛起的時代,致力成為亞洲最大女子知識平台。以自我「培力」和創造「改變」為宗旨,用最真實溫暖的筆觸,為時代中的柔性力道賦予能量,並提供豐富多元的觀點及資訊。


我要回應

我要留言

推薦閱讀

揮別突發漏尿,重拾乾爽自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