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他人從身邊開始,讓成就感肯定自己的價值
作者\林晉如老師
五上翰林國語課本教到「誰該被派去非洲」,在「人活著只有一次」的思考下,連加恩在2001年前往前友邦布吉納法索服第一屆「外交替代役」。去到六月天氣溫高達五十度高溫(沒冷氣)、每五百隻蚊子裡就有一隻瘧蚊(瘧疾盛行)、每五個人裡有一人是愛滋病患者的布吉納法索,聽到這兒,選擇去非洲當兵,簡直不可思議!連加恩選擇了一種偏離臺灣社會主流價值的生活方式。
我們也要去非洲,我也敢去!
班上小男生聽了:「去非洲我們也會,我也要去!我也敢去!」嚷嚷要去非洲!
在布國菜市場買肉,一大堆禿鷹在旁盤旋;路上都是垃圾,許多人沒衣服可穿,連加恩發起「撿垃圾換衣服」活動;3000居民的村共用已淤塞的兩口井,連加恩募得了錢鑿了一口好井;後來克服萬難在當地蓋孤兒院,這故事後來被改編成公視連續劇,並被收錄進國中小教材。
布吉納法索,讓連加恩更看清楚生命,雖然是外交替代役,但他做的事情遠比本分更多。如果也想效法連加恩,感受「助人」的體驗,不用出國,不用離開校園也能辦到。
眼光不用放在遙遠的非洲,助人就從身邊開始
我將計畫告訴學生,校園環境維護不易,各班打掃時間有限,最近早自修還要練跳大會舞。如果學生願意,我可以利用下課時間,帶他們去校園掃打、挖水溝、撿垃圾,親自體驗做公益,再決定要不要去非洲。
每天的每一節下課十分鐘,我帶著小男生拿著竹掃把、畚箕、垃圾桶,出發到各班的外掃區,做公益沒有分地區及時間,只要有心想做,隨時可以開始。
我們從上週三開始,一路掃到今天第四天,每節下課都在忙「維護校園環境」的大事。
下課是小男生的「打球時間」變成「打掃時間」
掃到最後,不但沒人唉叫,因為玩伴都去「忙打掃」,其他缺伴的小男生也全部跟來掃地。隨著打掃的人越來越多,後來,竟然連女生也一起下樓掃地。感覺每一次出發到各班的外掃區,都是一大群人,好威啊!
上週初次打掃頭幾天,還有別班的小朋友好奇及面露驚喜:「為什麼你們班在打掃我們班的外掃區域?」班上小朋友,在看到他班「感激」及「驚喜」的眼神,變得更加認真。孩子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我們這團「愛心志工打掃團」,下課就穿梭在不同的外掃區掃掃掃掃掃。下課十分鐘,滿身大汗,卻很過癮。
助人會快樂嗎?快樂而且光榮!
在幫助他人的時候,自己有了「被需要」的感覺,也獲得了他人的好感與友情,肯定自己的價值,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不經意得到了快樂。樂於助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校園打掃好幾輪,孩子更懂得謙卑,更懂得付出,不再為小事計較。甚至,覺得能加入班級的「愛心志工打掃團」跟著大家去打掃,是件光榮的事呢!
【林晉如老師】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 林晉如的創意教學魔法教室:原本下課都是小男生的「打球時間」,現在全部變成「打掃時間」
推薦閱讀: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我要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