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菇類可以減少大腦退化!減肥瘦身、抗癌好處多多
作者\媽媽經編輯部
根據新加坡一項刊載於《阿茲海默症雜誌》上的研究顯示,多吃菇類可以減少大腦退化的風險,因為菇含有一種特有的抗氧化劑,這對大腦起到了保護作用。而怎麼樣算「多吃」呢?大約一個星期吃兩次以上,就可以防止60歲以後出現的記憶力及語言退化的問題。
每週吃兩次以上的菇可降低認知障礙風險
新加坡國立大學從2011年到2017年,對663位年齡超過60歲的成年人飲食及生活習慣進行追蹤調查,而研究結果顯示,吃菇類降低了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每週吃兩次以上菇類的人中,約有9%有認知障礙,但每週吃少於一次的則有19%的人得到認知障礙。
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可以影響人的記憶力,使人變得健忘,而且可能會出現語言、注意力等問題,這些變化都是微小的,沒有嚴重到失智(俗稱老年癡呆)的程度,因為太常見而容易被忽略。
參加實驗的人需要回答他們是否經常食用這六種菇類:秀珍菇、香菇、乾香菇、白蘑菇、金針菇和罐裝蘑菇。而結果顯示,經常吃菇類的人在智力測試中表現更好,且答題速度更快,尤其以每週吃超過300公克的菇的人來說,效果更顯著。
菇富含「麥角硫因」,可保護大腦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馮磊表示,蘑菇富含麥角硫因(ergothioneine),它是一種人類無法自行製造的抗氧化劑和抗消炎劑,此外還含有其他重要的營養和礦物質,例如維他命D、硒和亞精胺,可以延緩神經的老化。
不過,馮磊也表示茶葉、深綠色蔬菜、堅果和魚都對身體有幫助,不能完全確定菇類就是降低認知能力下降風險的最主要因子,要證明這兩者的聯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閱讀:大人小孩不可不吃的七種補腦食物
而英國阿茲海默症協會的負責人皮科特博士(James Pickett)表示,「失智症是排在前十位的死因之一,造成失智症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人們改變飲食及生活方式,可以防止約三分之一的病例。」
因此他建議還是應該少吃鹽跟糖、均衡飲食、多運動、適量飲酒且不要吸菸,不該因為這項關於菇類的研究就忘乎所以,反而會容易本末倒置。不過菇類還是一種有許多功效的食物,除了一些特定疾病的患者之外,多吃對身體百益而無一害,下面也特別整理了一些吃菇的好處!
1.瘦身減肥
菇類的蛋白質雖然沒有像肉類這麼高,但又比蔬菜高出好幾倍,且一樣低熱量(100克約只有30~40大卡)、低脂肪,並富含膳食纖維,營養價值很高,是許多中醫師、營養師推薦的瘦身食材。
2.抗癌、提升免疫力
以台灣人常吃的香菇來說,目前被認定具有抗病毒、腫瘤效果的成分就是香菇多醣體(lentinan),可以增進T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性,提高它們摧毀腫瘤的能力。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每天吃10公克香菇,跟沒有吃的人相比,得到癌症的機率減少了64%。
3.降低膽固醇
香菇含有一種香菇嘌呤物質(eritadenine),能夠防止膽固醇沈澱,預防及改善動脈硬化與高血壓。同時,亞麻油酸也可以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小板凝結。
「這些」族群不宜吃菇類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菇類,尿酸高、痛風控制不良、有腎臟疾病的人,以及腸道狹窄、腸胃蠕動不佳、消化性潰瘍,或是做過腹部、骨盆腔放射性治療的患者,如果大量食用膳食纖維食物,有可能會引發脹氣、腸道不適,甚至腸阻塞,應盡量避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