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有這3個怪癖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天才的發光時刻,卻忽略了他可能存在的怪癖。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這3個“怪癖”。
一、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很多孩子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這也是很多父母的困擾。例如。有些孩子從小就喜歡發呆,不喜歡和朋友玩。也不願意和家人一起看電視,只喜歡一個人默默發呆。
對此,家長們先不要著急,可以默默觀察一下孩子,或者與孩子談談心,這時你會發現,孩子並不是在漫無目的地發呆,而是在思考著什麼。因為年齡尚小,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很多時候,當他們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是無法顧及外在事物的。所以,請你不要第一反應認為孩子遲鈍,他們只是在思考自己的事情。
家長們應該誇讚並培養孩子這種專注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也是專注的一種表現。要知道天才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力!孩子在同一個學校,由同一個老師教授,但為什麼學習到的知識程度會有所不同呢?這就是專注力的差距。因此,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善於觀察並合理培養他們的專注能力。
二、喜歡將東西拆拆裝裝
心理學表明:嬰幼兒在3歲之後,自我意識會逐漸覺醒,他們會了解到自己想要做什麼,不想要做什麼,並且會主動做一些主觀意識想要去做的事情。
例如,很多小孩子在小時候,會喜歡將東西拆拆裝裝。他們不僅會將父母送給他們的奧特曼拆了又裝、裝了又拆,還會將父母親戚們的手機、家裡的遙控板等一切能夠拆裝的東西拆了裝、裝了拆。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家長先不要急著惱怒,孩子有動手能力是好事。
如果他從小就拆拆裝裝,不僅能夠滿足對探索事物的好奇心還能夠增強動手能力,對大腦發展有益無害,何樂而不為呢?
三、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別人
長大後有出息的“天才”孩子,在小時候總是有很多奇思妙想,他們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別人,即使別人不想听,他們還是會滔滔不絕講述著自己的想法。我記得小時候的同桌是班級裡的第一名,他永遠都有說不完的想法,我很多次明確表明不想再聽了,他還是厚著臉皮不停地跟我講述他的夢境、思維、推斷等等。
雖然我對他很不耐煩,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思維邏輯確實非常強,語言能力也很強,所以總是能夠取得好成績。家長們遇到這樣的孩子千萬不要打擊,而要悉心培養,正確地引導他們,這樣做不但能夠開闊他們的思維,還可能培養出一個成功的演說家!
參考資料:
Alexia E. Metz (2018).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toys in the environment on toddlers’ play.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50, 78–87.
推薦閱讀:
孩子越聰明,這兩處「性格缺失」越明顯
教育孩子關心則亂,這3個育兒陷阱聰明父母懂得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