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孩子好發的「濕疹」,該如何因應?
現在逐漸入夏,各地的天氣都慢慢熱了起來。不少 爸媽會發現,孩子時常皮膚會出現乾燥、起皮等現象,有時候一摸還會滲水!這其實是一種濕疹皮膚炎,發作時,孩子皮膚不僅會發紅,還會有小的,充滿液體的水皰,搔癢難耐,在身上一起就是一片,看上去非常嚇人。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全球範圍內有10%〜20%的兒童患有濕疹,發病比例較高,而且嚴重者還會引起過敏性氣喘、鼻炎等疾病。濕疹在夏季尤為好發,今天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個可怕的皮膚病!
0〜12歲的常見濕疹
濕疹皮膚炎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接觸性皮膚炎,還有一種是異位性皮膚炎,我們這裡會分開來講。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顧名思義是指孩子接觸到了刺激性的物質或某些過敏原而導致的皮膚炎。比如羊毛或粗糙織物、鎳制的首飾或牛仔服、褲子上的釦子、有添加劑的染料、部分皮革、膠水或某些藥物等。
這裡特別要說的一種和濕疹很類似的「口水疹」!一般是因為寶寶流口水之後,沒有及時擦乾,導致皮膚長期處於潮濕的狀態,因此出現皮疹,喜歡舔嘴唇的孩子也容易的患上這種皮膚病。
「口水疹」表現為孩子嘴唇周圍甚至延伸到下巴,出現紅疹、發癢、乾裂甚至紅腫現象,還會出現一粒粒的小水泡,症狀幾乎和濕疹是一樣的。無論是「口水疹」還是接觸性濕疹,爸媽都不容忽視。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就很常見了,一般是因為遺傳導致的,這裡會分成四個年齡段來給大家說一下。
推薦閱讀:新手爸媽須知:寶寶常出現的五種皮膚問題
■0〜6個月
嬰幼兒濕疹一般會出現在胳膊和軀幹處。表現為臉頰、額頭或頭皮搔癢、發紅,並出現小丘疹,和其它皮膚炎不同的是,孩子會搔癢難耐,不停的用手去抓,中午和晚上很難入睡。
如果孩子症狀較輕,一般注意保濕和洗澡,在2〜3歲時就會消失或好轉。
■6歲之前
一般出現在孩子的肘部和膝部,會有像鱗狀的斑點呈圓形或不明確形狀的分佈。如果是嚴重的急性發作會伴有發紅、水皰等症狀,長期患病皮膚會呈鱗狀,色素沉著還會有相應的增厚。
■4〜10歲
濕疹多出現在孩子的臉部或軀體,像是肘窩、膝膕窩(膝蓋後方的彎曲)、踝部等部位。表現為略高於皮膚表面的圓形,還會起皮搔癢。比起幼時很少有液體滲出,更容易結痂,皮膚也會變厚。
■12歲以上
不要以為孩子長大了就不會得濕疹,如果是濕疹,孩子12歲以上直到成人都有患上濕疹的可能性。症狀表現為局部皮膚搔癢、特別乾燥、表面起皮等。
預防和緩解
夏天氣溫很高,孩子尤其容易得濕疹。 爸媽應該從防止皮膚乾燥發癢、避免接觸過敏原開始著手預防孩子患上濕疹的可能性。
以下可以盡可能幫助孩子免受濕疹困擾。
1.使用護膚品
孩子皮膚很容易受到外部氣候的影響,當空氣中濕度較低時,就會有發紅、乾裂的現象,平時 爸媽可以給孩子做好潤膚的工作。
在選擇護膚品時要注意,一周歲以下的寶寶可以選擇專門的嬰兒護理品,一周歲以上的則可以選用兒童護理品。一定要選擇大品牌質量有保證的護膚品,成分應該盡量簡單,不含刺激性的化學添加劑。
如果孩子皮膚比較敏感,在使用護膚品前,可以先取少量塗於耳後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再塗抹。
2.清潔洗澡
注意日常的清潔也是預防濕疹的一個重要事項,平時寶寶愛出汗, 爸媽要隨時備一塊柔軟的小毛巾,幫孩子擦拭。此外,用涼毛巾蓋住濕疹部位可緩解搔癢。
推薦閱讀:為何皮膚長痱子?如何辨別與預防?
再來就是洗澡了,每天洗一次或者兩天洗一次都行,但下面這五不要千萬要注意:
洗澡五不要
■水溫不要過高
水溫不要超過攝氏40度,最好在攝氏27〜30度左右。如果孩子已經有輕微的濕疹,可以在保證孩子不感冒的情況下,把水溫調節到攝氏25〜28度左右,能夠幫助緩解孩子的搔癢。
■時間不要過長
一般可控制在5〜10分鐘左右,不要超過20分鐘,建議使用盆浴,讓孩子的身體完全浸泡在水中可以有一定的保濕效果。
■不要使用肥皂
不要使用肥皂或刺激性強的沐浴產品,此類產品對兒童皮膚的損傷較大而且還會加重濕疹。
■不要大力揉搓
不要大力揉搓,孩子的皮膚很細嫩,大力的搓洗會造成皮膚損傷。
■不要用力擦乾。
洗完澡不要用力擦乾,輕輕的用吸水毛巾吸乾即可,隨後立即塗上潤膚品,保持肌膚水潤。
3.遠離過敏原
盡量讓孩子遠離過敏原可以有效地預防接觸性濕疹。像是金屬材質的裝飾、釦子,部分布料、羊毛、膠水膠帶等等。
最後,提醒各位 爸媽,如果孩子出疹情況嚴重,還存在發熱或感染的症狀,像是水皰、紅斑、痂皮、疼痛、液體滲出等,在家緩解沒有效果或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延誤引發其它疾病。
執行編輯:Hovis
旅遊不知去哪裡,跟媽媽經放心玩
放假跟著媽媽經一起放心玩,精選台灣各地高CP值渡假飯店,為每一個家庭帶來快樂十足的親子假期!
揮別突發漏尿、尷尬異味…更年期女性養成3項好習慣,有效重拾乾爽自信生活
許多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們都有過類似經驗:一咳嗽或大笑、提重物的瞬間就察覺到褲子滴滴答答,令人尷尬的漏尿問題已悄悄找...
鳳梨酵素 vs. 生鮮水果,哪個對人體吸收較好
酵素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人體中、幫助加速體內各式反應的蛋白質,現今酵素多仰賴蔬果類取得。人體內酵素隨年齡下滑,活性酵...
「胃食道逆流」反覆發作?醫揭NG習慣,改姿勢換一個胃
作者\優活健康 30多歲陳小姐,吃飯時習慣一邊看手機一邊吃。她知道吃完躺下容易胃食道逆流,雖然飯後沒有立即...
熱中暑怎麼辦,預防中暑4招方法
熱到快要中暑了!全台持續高溫酷熱,甚至南部的氣溫飆破39度,都達到紫爆等級。熱中暑是一種嚴重的高溫相關疾病,當人...
3種解身體濕熱、補元氣,養生中藥食材飲品食譜,自己在家DIY手搖飲
扶原中醫診所總院院長郭大維表示,炎熱的天氣易大量出汗,而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大量出汗易使心氣受損、虛弱,因此同...
我要回應
2020-06-02 22:13:09